肖毅强:做好绿色建筑的空间协同文章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肖毅强

“绿色建筑对于我们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站在绿色建筑的角度,我们谈的是集约和共享,一个空间要具备很多功能,可以解决很多种问题,甚至有很多变化的可能性,用来适应时间的变化,人类行为活动的变化。 ”8月2日,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院副院长肖毅强说。

肖毅强认为,绿色建筑是资源管理的一个体系,不但需要结构、计算,还需要进行空间管理。建筑结构系统分析就是对物料、资源的分析,在建设绿色建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节约,要用最少的物料完成建造。这个建造不是手工行为,而是一个产业化行为,不光要节能,还要对物质、物料进行管理。此外,环境控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既要适应气候,又要实现舒适性,如今反复提到的性能优化,就是指利用节约的能源达到很高的舒适度。

肖毅强指出,中国传统的院落体系——胡同是一个非常好的气候舒适性的系统,但是基于我国建筑发展的现状,高密度城镇发展使我们面临着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此次的参赛作品,参考了厦门的竹筒屋,强调空间协同,有通廊,有院子,形成了冷巷结构,贯通两层的中庭空间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能有效控制温度与湿度,还特别设置了可以吸收碳排的微型生态系统。 ”

(记者李智群整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