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记忆 永远的丰碑一段渤海子弟兵可歌可泣的历史


  □刘洪忠
  渤海军区教导旅是从庆云训练出发的,这支战功赫赫的渤海劲旅,从渤海湾一直打到天山,进驻新疆以后又在戈壁滩上屯垦戍边,集体转业成为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驻守铁门关,成为建设新疆,稳定新疆的重要力量,然而这段辉煌的历史在庆云在冀鲁边区乃至整个山东却鲜为人知,壮士立志出乡关,而回家的路是那么的漫长,这些山东子弟兵永远的留在了祖国西北的大漠戈壁,健在的屈指可数,庆云县委县府专门派出一支采访小分队,远赴新疆采访这些健在的老战士,挖掘这段红色历史,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我很幸运,能有幸随采访组去新疆采访这些老人,倾听他们的诉说,从他们的眼神里和期盼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思恋,对不起,我们去的太晚了,这些老人大多已经永远长眠在这片他们战斗过的大漠戈壁上。值得庆幸,他们当中还有一些老人思路清晰,又曾经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就让我从这些老人的讲述中揭开这段被尘封的往事。
  要还原这段历史要追溯到1944年11月9日。中央军委抽调三五九旅五千将士组成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史称南下支队,由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政委出延安南下,于1945年3月26日到达湖南平江,转战湘鄂,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以后,南下支队于1945年9月20日撤出湖南省,北返鄂豫皖边区,南下支队隶属于中原军区。1946年6月,历史风云突变,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妄图将中原军区全歼。8月29日深夜,王震率领中原军区右路纵队突围,一路血战,出荆紫关,渡丹江,翻越秦岭,回到延安。这被誉为“第二次长征”的“南下北返”是三五九旅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悲壮史诗,南下支队回到延安只剩下二千余人。
  1946年8月,为适应解放战争需要,由王震同志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三五九旅抽调各级干部321人,由旅长张仲瀚、政委曾涤率领前往人口稠密的山东解放区扩军。
  1946年11月,扩军队伍到达山东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也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重点进攻区,同样面临着迎接内战的严峻形势。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同志接到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的信以后,立即要求山东解放区不折不扣地为西北野战军组建一支渤海劲旅,支援西北战场。
  扩军队伍被安排在宁津、商河、匡五(今陵县)、临邑、惠民等县,还在庆云、盐山、肃宁招收了一部分女战士。这一带是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刚刚完成土地改革,翻身农民欢天喜地,保卫胜利果实的阶级觉悟很高。当时涌现出妻子送郎参军,母亲送子参军,兄弟双双参军的热潮。 1947年春节以后,各县把参军的青年集中编队以后送到当时扩军工作队驻地阳信县老鸹王村,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成建制的征兵,部队统一配发新式黄军装,过去八路军都是灰色军装。陈毅司令员专门为部队装备了刚刚从孟良崮战役中缴获的国民党第七十四师武器弹药,部分部队还配发钢盔,这支新组建的军队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1947年2月25日,部队在阳信县老鸹王村举行建军典礼,部队番号正式命名为渤海军区教导旅。旅长张仲瀚,政委曾涤,副旅长贺盛桂,副政委熊晃,参谋长刘鹏,政治部主任叶显棠。全旅共辖一、二、三步兵团,和旅直炮兵营、特务连、警卫连。一团团长刘克明,政委闫化一;二团团长金忠藩,政委肖友明;三团团长陈实,政委于侠。全旅总兵力8337人,由旅到班建制完整,从此人民军队里有增添了一支渤海劲旅。
  渤海军区教导旅一成立,就投入到紧张的练兵活动。这支队伍基本上是由翻身农民组成,文化基础薄弱,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政治学习、队列、射击、投弹、拼刺、爆破等军事训练,没有文化不行,于是部队又在惠民中学、乐陵中学招收了一批学生,充实到连队,当任文化教员,按照排级待遇。后来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政委的李彤少将就是这个时候在惠民中学参军的。旅长张仲瀚是京剧票友,在北平读书时就与马连良等京剧名角非常熟悉。为了丰富部队的文化生活,旅长张仲瀚专门从沧县老家把一个三十多人娃娃京剧团招收到教导旅宣传队,这个剧团最小的九岁,最大的十六岁。他带领宣传队亲自上台为战士演出,丰富了战士们的文化生活,宣传了我党的政策,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由于渤海教导旅的各级指挥员都是三五九旅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他们有的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考验,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加上新战士觉悟高,有着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的迫切愿望,训练热情很高,苦练军事技能,官兵同训练、同学习,军事素质明显提高,政治觉悟更加坚定。
  当时虽然渤海区已经解放,但是济南尚在国民党控制之中,阳信县靠近敌占区,国民党的飞机经常轰炸干扰教导旅的练兵活动,于是教导旅在5月份转移到庆云县常家村,旅部就设在常家教堂。当时庆云县还属于河北省,可能是管辖区域不同的原因,国民党的飞机再没有来轰炸过。 1947年10月5日,渤海军区教导旅在庆云县常家教堂召开了旅第一次党代会,出席大会代表190人,代表全旅2081名党员,选举曾涤、熊晃、张仲瀚、贺盛桂、叶显棠为常委,曾涤为书记,熊晃为副书记。大会表彰了练兵模范,并举行了阅兵式,展现了训练成果。为了把这支部队顺利带到西北,部队领导当时有一种后来被证明多余的顾虑,就是认为山东兵恋家,不愿意离开故土,为了防止战士们开小差,部队领导决定以“野外大练兵”的形式向西运动。
  1947年10月25日,渤海军区教导旅由庆云县常家教堂出发,开始了向西运动的“野外大练兵”。最初每天行军二三十里路,逐渐增加到五六十里,后来每天行军百十里,急行军一百二十里以上。部队到达德州的时候,在德州休整了几天,然后沿故城、南宫西行,于11月初到达武安。
  到达武安以后,旅首长向先期抵达的王震司令员做了汇报,当说到为了防止部队减员,以“野外大练兵”的名义将部队带出山东的时候,王震司令员拍了桌子,严厉的批评了教导旅领导。王震司令员批评说:“你们低估了人民子弟兵的阶级觉悟!翻身农民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你们应该实事求是的讲,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这是多么具有号召力!你们不和战士们交心,怎么能带好部队! ”王震同志的批评让教导旅领导感到非常惭愧,此后他们不止一次公开地向战士们做自我批评。
  1947年11月,中央军委派陈毅、滕代远、王震同志召开加入西北野战军动员大会。陈毅同志激动的说:“山东自古出好汉,你们就是山东的好汉。现在蒋介石、胡宗南要进攻延安,吞并陕甘宁边区,现在派你们去保卫陕甘宁,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你们的任务是光荣的,艰巨的。 ”全旅干部战士异口同声高喊“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
  1948年1月,渤海军区教导旅正式归属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建制,番号独立第六旅,一、二、三团依次改编为十六、十七、十八团。
  部队在武安交接以后,随即翻越太行山,达到晋东南,参加运城安邑战役,史称运安战役这是渤海军区教导旅参加的第一次战役。之后又先后参加了瓦子街战役、黄龙山战役、西府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永丰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青战役等十大战役,一百多次战斗,相继解放安邑、韩城、合阳、眉县、周至、咸阳、天水、临夏等16座城市。消灭敌军2.78人。其中收编起义部队2164人,投诚151人,俘虏1.35万人,毙伤1.2万人,国民党29军中将军长刘戡兵败自杀,活捉76军中将军长李日基、76军少将参谋长高宪岗29军参谋处长吴正德少将、65师师长孙铁英等4名将级军官,缴获枪支7619支,重机枪700挺,子弹92.53万发,各种火炮144门,炮弹4276发,手榴弹6896枚,火箭筒200个,战马792匹击落敌机一架。
  在历次战斗中,全旅有旅副参谋长张昱、政治部副主任刘英、十八团团长陈国林、十八团一营营长兼教导员栗政通等951名指战员血染疆场,为国捐躯,有3577名指战员光荣负伤,有的终身残疾,为解放大西北浴血奋战、立下不朽功勋,渤海军区教导旅不亏是一支渤海劲旅,他们的赫赫战功将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1949年2月,独六旅改编为西北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六师。1949年9月,六师翻越祁连山茫茫白雪,到达张掖、酒泉,陈兵嘉峪关促使新疆和平起义。 1949年10月,二军六师听从毛主席召唤,一声令下挺进新疆,由星星峡经哈密、鄯善,从吐鲁番南下驻防焉耆、轮台,拉开了屯垦戍边,建设新疆的序幕。
  60年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不想说这些渤海子弟兵在大漠戈壁上艰苦创业的艰辛,我亲眼目睹过他们当年曾经住过的地窝子,开挖的十八团渠,他们建设新疆的故事一部巨传也写不完。如今的库尔勒、铁门关、焉耆、轮台已经是享誉全国的粮棉基地,瓜果之乡,这里正是当年渤海军区教导旅驻守开垦的地方。当年的荒凉戈壁滩如今已经是灯火辉煌的戈壁明珠,那风沙肆虐的塔里木也已经打造出一条绿色长廊,昔日的渤海教导旅,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这支来自渤海湾的山东子弟兵永远的留在了祖国的边疆,留在了大漠戈壁,成了新疆人,他们的故事渐行渐远,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他们是一座丰碑,记载着建设新疆的丰功伟绩;他们是一座灯塔,永远照耀着生活在渤海湾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作者简介:刘洪忠,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庆云县作家协会主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