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2003那年高考

天气越来越热,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看到网上关于高考的文章,让我想起了我参加的2003年的高考。回想那年自己经历的几个片段,感觉历历在目。

非典

2003年高考注定不平凡,那年是高考时间第一次从 7月提前到了 6月,年前党的十六大刚刚胜利召开,转过年全国“两会”中央国家领导人换届,情景类似于今年。那年春季刚过,非典来袭,新闻联播每天播报非典死亡人数,那时候我们文科生每天都关注新闻,山东省始终是零死亡,心里也有一丝安慰。我是走读生,每天上学就能看到,村里老李头戴着红袖章坐在村头“非本村人员禁止入内”的牌子面前,笑嘻嘻的和我打招呼。那年“碘盐治非典”流言四起,发生了碘盐疯抢事件,超市根本买不到盐,很多人家连酱油醋都抢光了,不法商贩借机大发一笔。那时候药店根本买不到防治非典的药,爷爷那时候还没退休,在单位带回发放的板蓝根颗粒,让我每天按时服用。学校给我们配发了温度计,要求每天早、中、晚量一次体温填好表格上报,有的同学恰好感冒发烧了,我带他去医院,医院全都是八四消毒液味道。

考试

进入5月份,非典基本结束,学校举行高考誓师大会,副校长在大会上的讲话很有煽动性,冷血的我也跟着有些感动。临近毕业,同学们逐渐都开始拍毕业照和互赠照片、互相写留言,有些偏离了考试,影响了最后高考成绩。那时候根本没有像现在一样父母陪考,很多同学都是由学校组织集体去考点,住校的考生学校也专门准备了营养餐。我是走读生,自己从家里骑自行车去考点,也享受不到学校提供的营养餐。 6月7日,我们正式迈进了考场,上午考的语文,感觉还很顺利,考完走出考点,看到门口等待的很多考生的家长,没有发现我的父母,说实话心里也有一些空落落的。回到家里,父母特意买了猪舌头和猪脸肉给我补充营养,吃完午饭,我想眯一会,让奶奶记得叫我一声,可是我一睁眼2:20了,急的我直跺脚,大声呼唤奶奶,奶奶这时候还在屋后喂牛。在去考点的路上,恰巧遇到了一队出殡的队伍,道路堵得厉害,我急急忙忙从侧面穿过,心想唉怎么这么不顺。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班主任联系不上我,到考点的时候看到班主任急的在原地打圈,他看到我之后安慰我别着急好好发挥,最终踩着开考的铃声进考场。考完长舒一口气,走出考点大门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我没带伞正想怎么办,突然发现父亲在门口等着我,心里有了少许感动。

志愿

经过半个月时间的等待,终于等到了查分时刻,在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拨通了查分热线,当得知自己的考试成绩时候,心里有些失落,没有达到自己预期分数。我们学校不是重点,在乡镇刚搬到县城也没几年,到了学校,才得知我们文化课文科生,全校军检二本上线才2个人,我是其中之一,文综264分全市第一。当时对各大高校情况不了解,学校给我们发了两本志愿填报参考书,老师指导我们填报志愿,我按照指导填报了山东沿海某所大学,结果没有被录取,被调剂到了山东中部某所刚升本的学院,当时心里特别难受。后来在网上得知,我所填报的志愿已超过那所沿海某大学该专业的录取线了7分,仍然被调剂,心里顿时感觉特不服气,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应该庆幸,更加热爱自己度过四年母校。

暑假

高考完就在家里干农活了,家里种植的茄子、辣椒、西红柿成熟了,我和父母每天早起采摘完,我自己骑着三轮车到县城菜市场里卖。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不好意思叫卖,别人也不买我的,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过,抬头一看是我的初中地理老师,她一看是我,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后来又遇到初中的美术老师,我没认出她,她却认出了我,主动走到我的摊前,买了2个茄子。家里的菜卖的差不多了,父母让我去修桥工地干活,干的先是卸水泥,大夏天裹得严严实实,每人扛一袋,卸完浑身上下都是水泥灰,嘴里鼻子里黢黑一片。我最喜欢卸沙子石子,用铁楸一下一下往地上杵,当时年龄小,皮肤又嫩,卸了2车手就爆皮流血,停下来擦了一下血就被监工吵骂。还有一次在工地清理工地下水道,监工让我们跳下去,污浊的浑水漫过了大腿,恶臭漫天,用手摸索着终于疏通。干了一段时间,家里心疼儿子,就给我找了一个在酒店打工的活,每天10元钱,比在工地干活轻松一些。我每天穿着工作服,戴着领结,端茶倒酒,刷盘子洗碗,抹桌拖地,站在门口当门童。我们班的一个家境殷实的同学考上了一所公办大专,有一天在这所酒店请客,包了所有的雅间,高中校领导、老师陆续都请到了,在给他们送菜换桌中,有一道清蒸中华鲟,有位客人不满意,说中华鲟没有筋,肯定被我动过了,客人喝了酒不依不饶,我一直解释都没有用,请客的主家过来了,同学一看是我,就和他父母说了一下这事才算完。这样干了一个多月,挣了400多元钱,发工资的那天特意带了我的小伙伴吃了一次刨冰。

开学

快开学的时候,父母在家里摆了3桌酒席,那时候农村随的份子钱也没现在这么高,最多的是200元,最少的是30元,总共加起来也不过 2500元。父母为我置办了开学行头,花了50元给我配了眼镜,花了100元买了一身牛仔服,那是第一次穿牛仔。 2003年的时候,正处在新世纪的转型期,各种新型数码产品纷纷登台亮相,我也想让父母给我买个手机,父母以没大有用为由没同意,最终给我买了件电子产品——价值30元的电子手表。叔伯大哥给了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上中专的皮箱,装了“贵重物品”,直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其他行李用化肥袋子一装,扛着就去大学报道了,其他什么也没买,开学所有新置办的东西总共加起来180元。

回顾十五年前 2003年经历的高考,有些事情仍然历历在目,回忆起来也颇具玩味。高考年年举行,考生岁岁不同,感恩过往,珍惜当下,不惧未来,2018年高考即将到来,愿即将走进考场的同学们马到成功。祝愿所有父母儿女都成龙成凤,祝福你们,我亲爱的朋友!

□ 宁德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