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政务机构入驻抖音 现在有了“官抖”传递政务“好声音”



  要说眼下手机里最火的APP,非“抖音”莫属。一段十几秒的原创短视频,搭配上背景音乐,一夜间就可能火遍大江南北。其日活跃用户突破1.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亿,轻松活泼的短视频内容,不仅聚集起大量人气,更助推西安、济南等地成为“抖音之城”,大大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等行业发展。
  抖音的火爆,还吸引了众多政务机构的加入。根据抖音提供的数据,目前入驻抖音的政府机构和媒体数量超过500家,其中包括中央政法委、共青团、国资委等部门。在德州,目前也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齐河县宣传部、乐陵团市委等政务机构入驻抖音。其中,开通仅20天的“德州交警”抖音号,粉丝已达5.7万,成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展示交警形象、沟通民意的新渠道。
  开通抖音,成政务机关“共识”

  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上,一辆轿车正缓慢行驶,为了不被监控拍到车牌号,两名戴墨镜的女子竟手挽手走在车前,为其“保驾护航”。这一场景配上“向前走,别回头”的背景音乐,显得格外滑稽搞笑。
  这是“德州交警”发布的一条抖音短视频,发布不到一天,就成为抖音上的热点,网民留言达2000多条,目前阅读人次已经超过1500万。“抓到了没?”“故意遮挡号牌扣12分”“法网恢恢,没用的”,对于网民关心的热点,“德州交警”也在留言区进行了回复,进行了一次效果极好的交通法律知识普及,引得网民纷纷点赞。
  从6月8日开通至今,“德州交警”已经发布了20条短视频,平均每天一条,内容包括交通事故、交警救助、安全提醒等,截至目前已经收获了24.9万个赞、5.7万粉丝。
  除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之外,记者粗略统计,齐河县宣传部、乐陵团市委等单位也开通了抖音号。其中,齐河县宣传部开通的“美丽齐河”,通过航拍、舞蹈等形式,展现出当地的旅游风情和城市风光。
  顺应“阅读习惯”,传递政务声音

  做短视频,开通抖音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教科科长杨红省的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尤其是五一期间“抖音之城”济南等地的火爆,更坚定了她的想法。
  高考期间,德州市实验中学考生张悦赶考路上车辆爆胎,德州交警一大队骑警队队员驾驶摩托车帮她及时送到考点,张悦下车后鞠躬致谢,这个温暖的场景,成为“德州交警”发布的第一条短视频。
  从那天开始,宣教科工作人员范晓琳和王德康便做起抖音号的运营,因为日常工作忙碌,一有空俩人就会与杨红省一起讨论短视频的选题、内容等。范晓琳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出身,但是多才多艺,有“网红小姐姐”的潜质。为了运营好抖音,她自学视频剪辑软件,为每条抖音都精心挑选背景音乐,让网民看了以后有“代入感”。王德康擅长漫画,结合当下世界杯的热点,他画了一组世界杯主题的漫画,比如“熬夜看球不疲劳驾驶”“输球不路怒”等,让网民直呼“666”。“群众的阅读习惯在哪里,我们的宣传就覆盖到哪里。”杨红省谈起开通抖音的初衷,从微博、微信到今日头条,再到今天的抖音,德州交警不断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政务服务,并且根据不同的平台形成不同的风格,赢得了网民的赞誉。
  开通短短20天,就拥有了5.7万粉丝,收到的效果超出了大家意料。
  改变固有印象,不再枯燥说教  对于政务机构入驻“抖音”,很多市民纷纷点赞,认为他们改变了对政府部门严肃刻板的固有印象,甚至被“圈粉”。“微博上有些内容比较严肃,有些微信做得挺好看,但是抖音普遍都很好看。”“90后”小张经常从手机上了解一些出行信息等,他认为短视频的形式让政府部门更加“接地气”,而且相比长篇大论等枯燥式的表达,这让自己更易于接受,而且还领略到政府部门更加真实亲切的一面。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机关单位“玩抖音”,是在进行政务公开的探索,最终目的是传递正能量,促进政府和群众的相互了解。
  市民们普遍认为,政务机关开通抖音体现的是其理念的转变,是在放下姿态,以坦诚、平等、互动的互联网态度,与公众进行诚挚的沟通交流。
  另外,也有市民在采访中认为,尽管抖音火爆,但也不意味着所有机关单位都适合开通。“多数单位的工作比较严肃,不太适合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市民陈先生认为,而且抖音娱乐化性质较浓,一旦尺度把握不好,反而引发网民反感。
  也有市民认为,机关单位开通抖音是对其能力的考验,应该充分把握好自身定位,对内容进行创新和策划,并且避免账号“僵尸化”。  ■记者手记


  德州交警,理应网红


  “网红”二字虽有争议,但此处绝非贬义词。
  开通20天粉丝超过5万,单条阅读人次超过1500万,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德州交警火了”,类似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从直属一大队护送农民工回家受到公安部表彰,到德州交警微博、微信多次获誉全国荣誉,德州交警不断服务群众的同时,也不断借助和创新新媒体形式进行交通普法,背后体现的是其紧跟互联网潮流的速度、与时俱进的变革者心态。
  让抖音“为我所用”,让网民从一个个镜头和音乐转移到交通法规、文明交通的认识上,其效果远远好于说教式的宣传方式。不仅如此,德州交警在这一火热平台上,传递主流文化、文明出行理念,散发出的是正能量,这也是助力营造健康清新的网络环境,体现出的是交警职业的社会责任。
  德州交警此次又开了一个先河,成为“网红”理所当然。我们也期盼能够为更多政府机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多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塑造良好形象,传递有用信息,搭起政民连心桥。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晓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