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合力筑牢百姓食安防线

□本报记者李艺本报通讯员方志勇朱彦姝

  全区3家餐饮单位、3家食品生产企业、3条街区、7家食堂登上“食安山东”品牌榜;

全区3600余家食品流通业户、近3000家餐饮单位、130余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140余家校外托管机构、1100余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等均实现信息化、网格化、痕迹化监管;

全年处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800余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为100%……

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德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卫士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的执着与努力。

德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决落实“四个最严”“四有两责”要求,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城市与全国文明城“双城联创”行动,全力构建安全责任、全程监管、风险防控、信息化监管及社会共治五大食药监管体系,通过系统化推进、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运营、过程化控制、社会化监管等措施,使“双城联创”过程成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受益的过程。我市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城市验收,其中,德城区在全市食药安全综合考评中取得第一名。

食药“铁军”从源头守护食品安全

市场巡查,为市民解答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流程,处理辖区内“12331”投诉问题……6月7日早6点,德城区新湖食药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为新一天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而忙碌开。

“请把这批肉的购销台账、票证和动物检疫标签标识拿出来让我看一下。 ”新湖食药监管所所长颜海军与同事来到辖区的早市华元市场的一家生肉店铺。“为了保证早市上的食品安全,我们要逐户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索证索票不齐全等情况的食品进行快速检验检测,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会立即采取措施。 ”他介绍说。

在德城区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不畏高温酷暑,休班为“零”连轴转,白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夜晚深入夜市一线执法,认真仔细地在小餐饮店、小食品加工店、小食品经营店、农贸市场等地进行各种整治行动。他们话语热忱、脚步坚定,食品药品安全检查不留死角、文明卫生督导实现全面覆盖,他们就是懂业务、善监管、能打硬仗的德城食药“铁军”监管队伍。

去年是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的攻坚年。为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障辖区群众食药安全,该局机关执法人员全部下沉到各食药监管所,分组分片开展大检查,每天到辖区逐家逐户进行摸查登记、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等“找茬”工作,向沿街饭店、宾馆、超市、商场、药品药械经营使用等单位,发放文明用餐桌牌、温馨提示圆形贴、禁烟标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报,并结合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检查项目和标准对各相关企业、单位和商户进行督导检查。共督导业户6000余家,结合各镇街特点,成功打造示范业户近千家、小作坊生产经营示范区1个、流通餐饮示范街区2个、农村自办宴席示范镇1个。

智慧监管 探索全程溯源平台

在德城区,市民在市场上买菜不用担心农残超标,商超的快检室实现蔬菜农残情况实时快检、一目了然;饭店的后厨不再是“禁入重地”,一个手机APP让消费者看得清楚、吃得放心。

该局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你点我检”、食品快检等工作,组建专业化检测队伍,为各监管所配齐配全多功能食品检测仪等多套食品快检设备,在辖区大中型超市全部建立农残快速检测室。去年开展食品快检2300余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样1820批次,食品安全检测1752批次,合格1740批次,抽检合格率在99%以上。

强化智慧监管,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全力建设“天网工程”,初步建立包含政务执法、企业报备及公众服务等3个平台的总体架构,采用高清数字视频采集+食品综合平台系统,实现24小时高清实时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一期工程实现对辖区150余家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3家大型餐饮酒店、10家药械经营单位及9家养老机构实时监管。积极推行电子“一票通”监管系统,将食品信息、溯源流向、供货商信息等全部录入,形成电子台账,方便信息查询和共享,使监管人员实现对食品经营单位的远程监管和问题食品的精确控制。通过智慧监管,形成行政执法、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借助智慧监管平台,监管人员可以实时查看餐饮企业厨房实况,发现问题,立即查处。让餐饮企业“秀后厨”,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方便执法人员监管,更使消费者放心。现在,通过透明玻璃或大屏幕,甚至一部手机,消费者就可将后厨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每盘菜“背后的故事”都了解得真真切切。同时,这一举措成为餐饮企业最形象的广告。消费者只需打开“阳光餐饮”软件就可以根据后厨卫生情况选择餐饮店就餐,让参与“明厨亮灶”工程的企业更具竞争力,同时更加自律。

联合执法 重拳惩治违法行为

食药安全是民生的基本保障,也是文明的底线,更是监管部门监管的重中之重。该局结合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健全完善食安、公安联勤联动机制,联合公安分局开展了“食品药品十大联合执法行动”,对食品药品领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从严从快惩处,整顿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十大联合执法行动”从去年3月开始到去年底结束,执法范围涵盖: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大中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集体用餐、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热蒸类食品生产、学生小饭桌、医疗机构药械安全和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执法车辆900余台次,检查业户450余家,发放公告600余份。该行动获得省市系统、各级食安办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及重要批示,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

该局还针对风险高发、百姓关注的业态,如学校食堂、校外托管机构、药械生产经营、保健食品、化妆品宣传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净化食品药品市场。去年共检查食品生产业户70余家,食品流通业户5000余家,餐饮单位4000余家,检查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130余家,校外托管机构140余家,药械经营使用单位200余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340余家,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90余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200余份,移送公安机关3起。“我们始终保持对各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的高压态势,严厉惩处各类食药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该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振东说。

阳光政务 打造“透明食药监”

3月31日上午,该局在中心广场开展“12331,守护食品药品安全”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主题宣传日活动,执法人员向市民发放12331宣传手册,同时设立咨询台,现场受理市民咨询、投诉,并为市民讲解食品药品真伪鉴别。听完执法人员的现场讲解,市民王女士说:“有食药部门做后盾,咱消费者的腰杆越来越硬。 ”

为打造“透明食药监”,德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切实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依法行政、促进公正执法。他们针对审批事项编制服务指南和办事流程,明确审批事项设定依据、受理方式、提交材料、审批环节、审批时限、是否收费等,并在区政府网站进行公开,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他们还利用网站和各类媒体及时公开执法监管、专项督查行动与办案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并大力曝光重大典型案件,努力营造“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法治氛围。

开通12331、12345、官方微信等多渠道投诉举报途径,鼓励消费者依法投诉举报,维护合法权益。坚持“三快一严”处理投诉举报,为消费者排忧解难。“三快”即受理快、检查快、反馈快;“一严”即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去年共受理投诉举报800余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全民共治 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无论是各大商超的大屏幕、街边滚动的显示屏、马路的护栏还是社区、学校的展板上,甚至是小小的外卖车上,您都能看到食品安全科普挂图及宣传标语,这是德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全方位、立体化宣传食药安全的缩影。

他们不断创新思路,延伸创建工作宣传的触角,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的浓厚氛围。实行监管“网格化”,借助1246个网格员,编制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形成“管理服务一体化、城乡推进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的基层食药监管模式,打通食药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哪个村里有自办宴席、哪个地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群众有什么意见,网格员可以第一时间向监管人员报告,成为食药监管的“便衣督察”和“民意直通车”。

在宣传方式上,将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建立全覆盖、高密度、高频率、立体化宣传格局。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公园墙绘,在城区主干道隔离栏设置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并利用各行业门店LED屏设置1400余处食药安全宣传点,开展食药安全进校园、进社区及工厂开放日、学校食堂开放日等活动50余次,发放宣传单页9万余份。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局政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加强宣传,采取设置专栏、短信群发等形式,营造人人参与、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食药安全的全民共治,提起了百姓的‘精气神’,为德城百姓的饮食用药刻上‘安全’烙印。 ”德城区副区长于志新说。

书 记 点 评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山

□德城区委书记  巩洪波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大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德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依法治理;坚持产管并重、标本兼治,注重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不断完善法规标准、强化监管执法,严把农田到餐桌每一道关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身体健康,坚决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