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加快林业建设,坚持生态文明观 为乡村振兴画上生态底色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孙良玉通讯员李爱敏张晓娟

乡村振兴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林业是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主体。5月6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市林业系统认真贯彻生态文明观,积极转变功能定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为产业兴旺注入绿色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提升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发展质量,据统计,全市各级新发展新优品质经济林3.3万亩、特色花卉种苗1.2万亩,为乡村绿色产业持续发展增效蓄能。全市各级围绕林业三产融合,积极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康养、采摘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园区。近年来,我市依托现有生态资源、林产企

业、新型经营组织,重点在镇村大力推进林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劳动变体验、生态变商品,加快农村发展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为生态宜居绘就美丽底色

围绕乡村绿化美化,我市以绿化模范镇村创建评选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村庄绿化、街道彩化、庭院美化、农田林网化。截至目前,全市村庄春季绿化植树达443万余株,新建补植农田林网39.5万亩。全市按照“宜林则林、宜花则花、能绿尽绿”的思路,全面构建以绿色为主基调、花草多彩点缀的景色优美、林茂粮丰的美丽乡村。

为生活富裕发挥行业优势

乡村振兴必须优先打赢脱贫攻坚战。去年以来,我市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扎实开展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特色产业扶贫、区域协作扶贫等。今年,全市林业系统继续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扶贫,实现科技下乡常态化并覆盖所有贫困村。在林业行业扶贫工作中,全市各级大胆创新、精准破题,涌现出一批典型。目前,我市已完成特色经济林产业扶贫面积1.8万余亩,帮扶带动贫困人口6746人。

为乡风文明留住乡情乡愁

生态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各级生态文化及绿化模范单位创建工作,2017年度全市30个村居被命名为“省级森林村居”,庆云县南赵村被评为省生态文化村。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大林木资源保护力度,尤其在古树名木方面,历时两年在全市开展了包括古树名木在内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并一一进行登记、拍照、GPS定位、采集标本,其中涉及137个乡镇、3500多个自然村,较好地保持了乡村原始风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