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做智能装备行业“独角兽”

参加第16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


  造房子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这就是目前建筑工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装配式建筑。德州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生产制造“积木块”设备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而当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仅3%左右,这方面的市场空间很大。”4月28日,德州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海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大家关注的雄安新区建设,80%至90%都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充分说明装配式建筑是大势所趋,站在新的产业发展风口,我们的目标就是抓住机遇,争当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和‘独角兽’。”

小作坊长成行业翘楚

  1965年出生的于海滨,原是宁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式职工。2002年响应“公务员下海创业”的政策,辞职创业,向朋友筹资2万元,在当地租了2间房屋做车间,生产农村基建装配设备。“当时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盖新房的需求比较大,就选了这个行业。 ”于海滨说,“由于传统的建筑模式生产成本高,而且劳动力越来越难找,后来我就意识到机器代替人是大趋势,装配式建筑制造领域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
  2008年,海天机电公司与意大利建筑工业化领域专家克里斯汀·帕里亚拉签订合作意向,聘请克里斯汀为公司首席技术专家,致力于建筑工业化集成设备的研发及高端预制构件成型设备的研发,发力装配式建筑智能装备制造行业。
  顺应市场趋势和客户需要,目前海天机电公司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我们的成型设备涵盖六大类50多种,品种国内最全,盖一栋楼所需要的构件,公司生产的装备都可以实现。 ”于海滨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拥有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产品遍布北京、上海、山东等20多个省市区,并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及欧美80多个国家。 2017年累计销售收入1.2亿元。

“海天品质”引领行业标准

  4月16日,海天机电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工人在大型激光切割机前操作,一台台大型设备整装待发。
  摆列在车间展示区显眼位置的是一台预应力滑动式多功能预制构件成型机,于海滨介绍说:“这台成型机按照欧洲标准生产,主要核心部件为进口国际高端品牌,2015年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是公司研发人员与外国专家共同研制的拳头产品,为亚洲首创,填补了国内行业的空白。设备得到中建材、万科集团等国内大客户的青睐,市场潜力巨大。 ”
  而该公司的主打产品PC生产线,通过混凝土的预混、投料、成型、蒸养、成品堆垛,实现从材料到成品构件。“这条生产线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订制不同型号的构件,传统建筑水泥养护需要28天,我们的生产线出来的产品,进入蒸氧仓后,8小时后即可达到70%的强度要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作人员说。
  海天产品通过ISO9000认证和欧盟的CE认证,并连续多年被评价为“中国质量诚信AAA级品牌企业”重点推广单位。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过硬的产品品质,得益于公司高水平的队伍和技术优势。
  公司创立16年来,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德州学院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入开展技术合作,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装备研发中心及建筑工业化装备定点制造企业。目前公司研发人员62人,其中国外专家4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2人。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超过销售收入的10%。
  截至目前,公司已参与制定了9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2017年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课题——“预制混凝土构件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

延伸产业链条叫响自主品牌

  “有调查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工业化建造能够降低50%左右的施工材料消耗,减少20%的用水量,减少80%的施工垃圾和二次装修垃圾,能够大幅节省能源消耗;并且大大改善施工环境、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和扬尘污染较少。 ”在于海滨看来,作为建筑智能装备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基于这一理念,海天机电公司的发展蓝图正在拓展,在获批山东省第二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公司积极申报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海天机电的下一步目标已经瞄准装配式建筑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争取在3年内建设包含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研发中心、高端节能预制构件制造基地,及装配式建筑示范与建筑信息化为一体的德州海天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综合基地。争取在5年内,成立上海、广州、成都、内蒙古制造分中心,完成全国性生产基地布点,形成以“新型装配式建筑”为核心产品、具有完善的建材设备及预制构件配套能力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和服务型企业。
  “我们目前正在加大对建筑垃圾、尾矿、混凝土等材料的再利用研究,并筹划建设构件厂,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竞争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海天’科技民族品牌。”对企业未来发展,于海滨充满信心。□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李翔宇 范玉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