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东晓:为转化邪教徒 他苦口婆心

程东晓算得上中国最早从事反邪教工作的政府人员之一。2000年,他被派到南京市下关区的防范办担任教育转化科科长。防范办全称是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是政府为应对邪教问题设立的专门机构。

回顾自己十余年的邪教转化工作,程东晓总结,这是一场与人的精神世界斗争的战役,其艰难程度,外界难以想象。

14年前,程东晓奉命边开班边探索,第一期计划改造10个邪教成员。首要困境是如何让邪教徒吃饭。

程东晓“磕下”的最顽固案例是一个30多岁的女性邪教徒。她断定防范办要迫害她,于是绝食,成天躺在床上,大小便也不挪地,只求一死。学习班专门雇了两个老太太,每天苦口婆心劝。程东晓像上班打卡一样,每天端着茶杯来找她谈,不但要忍受长时间坐在臭烘烘的房间里,还要努力表现得愉悦热情。

谈话进行到第14天,对方表态,答应开口。接下来,程东晓用5天时间说服她主动吃饭,3个星期说服她刷牙洗澡,当她走出学习班时,他们已经成了互相信任的好朋友。

当邪教成员停止对抗时,转化工作进入第二步——思想教育。最初的探索十分笨拙,“吵,没有经验,就那么吵。”程东晓说,他常常被驳得哑口无言。说不动对方,程东晓和他的同事开始研究邪教教法的漏洞。比如一部邪教教法强调,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与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程东晓模模糊糊地觉得不对,专门找到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一位化学老师给他重上初中化学课。最后用科学知识驳倒了对方。

邪教转化工作更严峻的问题在于:每年有大量学员出班后,很容易“反复”。

5年前,程东晓在南京创办了“爱心家园”,这是“学习班”结束后的新阵地。“要出班,可以,到爱心家园参加活动3个月。”程东晓一般这样要求。

剥去爱心家园的反邪教性质,它看起来就像个热情高涨的中老年兴趣协会。参加者平均年龄55岁,女性占绝大多数。5年来,这里陆续开办过十几个兴趣小组,健身气功、手工绢花一度风靡。由于这种集体主义教育的反复宣扬,加上共同的切肤之痛,很多人在3个月“巩固”期结束后,申请加入成为志愿者。

程东晓不否认,在为他人塑造信仰的过程中,转化者们也会遭遇精神危机:中国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邪教?程东晓总结:时代缺失信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反邪教研究组曾做过一个问卷,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邪教受害者。“社会崇尚金钱,这种气氛让大部分人都成了挫败者、屌丝,大都市里边钢筋水泥的丛林,人们缺乏人际交往。”课题组成员王文忠说,邪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让人感到不再孤独。

《文摘报》(2014年09月23日 01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