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我们在行动”系列述评 塑精神内核 强文化力量

□本报记者杨德林本报通讯员马静

    走进运河经济开发区屠屯村,一面巨大的道德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这面文化墙长约130米,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善行义举四德榜、新二十四孝图,以及村两委自编的“十要十不要”“三管好”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受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屠屯村班子团结、村风和谐、邻里友善、子女孝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还是文化的振兴、农民素质的提升。近年来,我市各地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典型。如,乐陵市实施“村村建祠堂或公共墓地”工程,农村殡葬改革成效显著;庆云县开展“庆云乡贤”评选活动,并寓教于乐,编排推广孝德文化广场舞。但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文体娱乐设施陈旧,文化人才匮乏,演出节目质量不高,陈规陋习难以根除等。特别是一些乡村对村民精神层面的需求关心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滞后,给低俗文化传播造成了可乘之机,个别村庄存在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

    要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文化振兴贯穿始终,一刻也不能偏废,切实做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尤其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明确告诉群众,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保护什么,打击什么,坚决不给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任何可乘之机。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群众,真正入脑入心,采用多种形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要立足实际,进一步丰富表现形式,赋予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齐河县在实现村居四德榜全覆盖基础上,鼓励乡镇因地制宜、丰富四德榜形式内容,细化评定标准,设置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村民5类“村级身边好人”,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引领新风尚。平原县每个乡镇均规划建设了一处不低于20平方米的乡愁记忆馆,让记忆馆成为社区群众回忆历史、记住乡愁、传承文化的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和移风易俗紧密结合,通过建立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方式,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知荣辱,明是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要重视培养乡村文化人才。从记者调研情况看,乡村文化人才十分匮乏,一些乡镇的文化站长半路出家,专职不专,视野不宽,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大多由村两委成员兼任管理,在文化人才引进方面存在待遇低、引进难、易流失等问题。针对以上困难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支持,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真正建设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人才队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