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励教育”唤醒学生潜能——记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三(4)班班主任王圣军

王圣军给学生授课。记者 石少军 摄

  □本报记者王倩倩本报通讯员史云
个人简介
  王圣军,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2002年8月进入德州市实验中学任教,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曾获德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德州市高中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首届班主任论坛一等奖,全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得德州市教学能手等荣誉。 2016年入选德州市名师培养工程。
  王圣军是德州市实验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的他,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摸索出独特的管理经验。“光阴似箭,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已经16年了,这些年忙碌又充实,我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谈起自己的从教生涯,39岁的王圣军感慨颇多。
“换一种方式”赢得学生信赖
  2002年9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王圣军就挑起班主任重担。在工作中他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班级管理经验,很多人告诉他对学生要“严一点”,于是他把“负起责任,严格管理”作为工作准则。
  王圣军每天盯在班级,实行“高压”管理。虽然班级管理严格,各项成绩名列前茅,但班级气氛比较压抑,时间长了,王圣军总觉得师生间缺少点什么。直到有一天,毕业生们来看他,他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没有来,当询问其他学生,得到的回答是:“学生们都怕您,他高考考得又不太理想,不敢见您! ”
  这句话点醒了王圣军,“严格的管理之下,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间就会存在隔阂。 ”于是,他决定换一种方式对待学生,去赢得他们的信赖。
  在不断反思摸索之中,王圣军找到了与学生相处的秘诀。杜晓(化名)是一位活泼的小姑娘,但在自习课上爱和同桌说话。王圣军耐心地与她谈心:“你很干练,有激情,做事利落,如果冲劲和干劲多用在学习上,把青春活力展现在课堂上,一定会成功。”听了这话,杜晓很惊讶,王老师并没有训斥她,而是鼓励、激励她。从那以后,杜晓改变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增强凝聚力,培养班级“小主人”
“只有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自己的班级,他们的高中生活才有味道,做事才能更加投入、更加积极主动。 ”在王圣军的心中,一个理想的班集体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充满活力、有强大的凝聚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想了不少办法。“我改变了班级的管理模式,实施小组管理,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份职务,形成人人都是‘小主人’的局面。 ”王圣军说,这一举措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他们更有主人翁意识。
  共读一本书,轮流写班级日记,班会课上分享感悟……王圣军不断完善班级的共同任务清单,在他的引导下,有的学生用相机记录课下的精彩瞬间,还有的学生当起小记者,逐个采访班内同学和老师,并录制成个人片段。学期末,当这些用心准备的素材在教室大屏幕上播放的时候,师生都很感动。“孩子整天盼着上学,他在学校里很开心。 ”家长会上,听到学生艾同旭的父亲这样说,王圣军意识到,一系列潜移默化的教育,已经让孩子们爱上了这个班级。
反思探究,教学教研硕果累累
“一名称职的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王圣军认为,新课改呼唤老师们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学识,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事实上,王圣军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研究型”教师。教学中的点滴感悟,课堂上的任何探索,他都习惯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这些感悟与反思凝练成一篇篇优秀论文,教学教研硕果累累。
  近年来,王圣军的论文《风与我们的生活》获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省级优秀论文二等奖;《关于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探究环节的体会》获省级优秀论文二等奖,发表于国家级刊物《物理通报》;《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发表于国家基础教育核心期刊《物理教学探讨》;《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在中国梦·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任重而道远,王圣军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