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夜以继日照顾瘫痪婆婆四年多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亭亭  摄影报道
  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官屯街道付庄小区,有这样一对亲如母女的婆媳:在媳妇忙事业时,婆婆辞去工作在家看娃做家务;婆婆病倒后,儿媳夜以继日贴身照顾。如今,婆婆瘫痪在床四年多,儿媳张燕不仅悉心照料婆婆度过危险期,还负责起了婆婆的康复治疗之路,担起了挣钱养家的责任。对这一切,33岁的张燕说:“人老了病了,需要子女的关心照顾,让婆婆高兴,是我最大的快乐。”
  “婆婆对我的好足够我记一辈子”

  2006年,20岁的张燕嫁入一个新家庭。婚后,张燕和丈夫想做点小生意,于是婆婆、公公帮忙筹借了几千块钱,加上之前家中的存款,一个社区粮油店开起来了。随后,张燕夫妻俩白天在店里忙生意,晚上就在店里住,公婆各自有工作,4个人各司其职。
  2007年,一个新的生命走进了这个幸福之家。为了不耽误张燕的事业,婆婆辞去了工作,在家中带孩子,小两口也搬回了家里住。“婆婆什么都不用我操心,白天我出门,在店里待一天,晚上忙完了回到家就9点多了,婆婆会做好了晚饭等着我,直到我回家才开饭。”张燕说,抚养孩子和家里家务事都由婆婆干,甚至包括她和丈夫的衣服,也都是婆婆给洗干净叠好。“基本上没让我干什么活,婆婆对我就像对亲闺女一样。”张燕告诉记者,婆婆的“大包大揽”,让她觉得自己对这个年近50岁的老人有所亏欠。也正是如此,在几年后婆婆病倒在床时,让她觉得到了自己报答的时候,如同对待亲生母亲一样悉心照料婆婆。
  婆婆突然病倒夜以继日悉心照料

  在婆婆病倒前,“家和万事兴”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写照,小两口负责挣钱养家,老两口带孙女干家务照顾家庭,一家人幸福又和睦,经过几年的打拼,这个家越过越好。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3月18日晚上,在门市上忙碌了一天的张燕提早回家。回家后,婆婆已经做好一桌饭菜,正当她走进厨房准备拿餐具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婆婆倒在地上的声音。
  婆婆突发脑出血,送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为了能让婆婆早日康复,张燕关了经营多年的店铺,和丈夫一起日夜照顾婆婆。婆婆病情很重,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了一个月才脱离了危险期。转移到普通病房后,婆婆全身插满了管子,每两个小时要吃一顿饭、翻一次身,粥、鸡蛋、蔬菜、水果、牛肉、海参……为了让婆婆补充营养,每顿饭张燕都先咨询医生,换着花样做。婆婆只能吃流食,张燕就买了豆浆机和料理机,把食材打成汁,一天12次进食,全都需要依靠她手中的针管打进去,一天下来,她已经记不清要抽拉针筒多少次了。
  为让婆婆尽快康复每天定时按摩

  除了负责婆婆的饮食,张燕每天还为婆婆擦身翻身,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着,持续了近2个月,婆婆终于度过了危险期。然而,后期的康复治疗之路更加艰辛。
  “婆婆病情稳定后,我们把婆婆转移到康复中心,但康复中心的治疗节奏太快,为了更好地照顾她,我学习了康复治疗方法。”张燕说,她在康复中心边照顾婆婆边学习康复治疗方法,等完全掌握之后,婆婆身上的管子也拆了,可以回家继续疗养。张燕每天在家中定时给婆婆按摩,并锻炼身体。“只要有助于婆婆康复的,在家里能用的仪器我们都买了,相信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婆婆会越来越好。”
  现在,婆婆已经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吃饭,还能听懂别人说话,记忆力也不错,能够慢慢与人交流。“有些事我们都忘了,婆婆还记着。”张燕说,有时,她看到婆婆艰难地练习会很心疼,便问婆婆:“你累了吗?渴了吗?”这时,婆婆都会摇摇头。
  如今,婆婆的情况已经稳定,张燕便白天开门市,晚上回家照顾婆婆。张燕每天店里家里两边跑,多年的忙碌生活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多了成熟与责任,眉角上也多了几道细细的皱纹。可对于这些,她从不抱怨,“其实我做的并不是太好,但我会努力做到更好。人老了病了,需要子女的关心照顾,我们拿出自己的全部真心去对待老人,让她高兴,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