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镇:扶贫产业项目“遍地开花”


  □通讯员 王安毅 报道
  本报讯“现在这几个大棚里种的柿子都熟了,有来采摘的,有批量外运的,再有一个月甜瓜也熟了,今年收益挺好,能给贫困户们多分红了。 ”4月4日,在滋镇扶贫大棚内,三洄河村党支部书记魏有海高兴地说。
  该镇扶贫大棚项目投入11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设高标准大棚10个,大棚采用先进种植灌溉技术,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标准化种植。覆盖贫困户117户218人,年收益14万元,人均实现分红640元。
  该镇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扶智的要求,聚集多方力量,通过产业、社会、金融等多方面开展脱贫攻坚,积极为贫困户探索增收致富新门路。该镇扶贫措施不仅有大棚项目,镇党委政府还牵头打造柳编产业链条,推广边角经济,使扶贫渠道不断拓宽。 2017年初多次组织机关干部、农村党员赴临沂市实地考察调研,确定发展柳编产业,侧重引导贫困户从业,把柳编产业与精准扶贫工作相对接。目前已发展了11个柳编加工站点,柳条种植面积400余亩,成手300余人,编织品种也由单一化转向多种样式。贫困户从业人口30余人,平均增收1200元。贫困村利用房前屋后、沟渠、路边等边角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增收,东杨村利用闲散涝洼地,改造坑塘,取土造地,项目已经竣工。高家社区、宋杨社区村集体收入稳定超过了3万元,达到“五通十有”标准。
  在落实扶贫项目的同时,该镇充分调动企业,扶贫力量全方位增强。通过金麦面业、荣众电子等企业的入股分红,扶持贫困户400余人,人均分红200元。在全镇建设扶贫车间14个,吸收贫困人口50余人,平均每年增收4000余元。实行“孝善基金+爱心服务”扶贫模式,成立孝善扶贫基金,为237位60岁以上贫困老人发放孝善款35万元,在全镇弘扬了传统孝善文化。积极引入金融扶贫,组织专门力量,富民小额贷款,协助贫苦户申请贷款助力创业,目前已发放富民生产贷40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81人,人均稳定增收3600元。
  扶贫项目丰收、贫困户就业增收、企业社会责任增强,该镇扶贫工作形成了多点开花、处处结果的局面。截至目前,经过2017年各项扶贫政策、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帮扶,实现了389户840人脱贫,重点村全部摘帽。“下一步,我镇将紧扣‘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三个问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策帮扶、自身发展,由被动输血变为主动造血,实现全部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该镇党委书记孟广芬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