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俩接力赡养老人,用行动传承好家风“累点不算啥,老人不受委屈就行”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汤锦瑶 通讯员 菅友军摄影报道

在临邑县临盘镇南菅村,今年63岁的吕秀兰和56岁的张秀云妯娌两人,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尽心竭力地赡养自己的公公婆婆,照顾孤寡大娘,她们以一个爱老、敬老的榜样,用行动诠释了“中华孝道,厚德德州”的含义。

妯娌俩接力赡养老人

4月1日中午11点,记者在临邑县临盘镇南菅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看到,张秀云正在晾晒被褥。春天午间的阳光很耀眼,明亮又带着温柔舒适的温度。张秀云将被子和床单搭在院内的晾衣绳上,随后,她走进屋内,给床上的公公翻身、倒水、整理被子……

张秀云正在忙着,大嫂吕秀兰走进院里,询问公公中午想吃啥饭,准备给他做可口的饭菜。“老人瘫在床上,想吃啥就给他做点啥,俺们累点不算啥,只要老人不受委屈就行。”吕秀兰在听到公公说想喝粥后,就赶忙回家熬粥去了。

“瘫在床上四年多了,要不是俺这俩儿媳妇,俺早就去见老伴了。”今年86岁的菅德才,因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都是张秀云和吕秀兰倒屎倒尿,从无怨言。本来农村有些风俗,儿媳和公公是要避嫌的,但张秀云说:“俺们做儿女的孝敬父母,别人怎么说也无所谓。”喂汤喂药,换洗衣服,老人生病瘫痪四年多,身上一直是干干净净的,瘫痪病人最容易长的褥疮也没有。而早在2006年,菅德才的老伴儿因脑血栓瘫痪在床,也都是俩儿媳轮流伺候,直到老人2009年去世。

照顾孤寡大娘近20年

要说妯娌俩照顾公婆,是一种义务,而张秀云和吕秀兰还照顾孤寡大娘近20年,为老人养老送终,让村民对妯娌俩的善举十分佩服。“俺大爷是一名军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张秀云告诉记者,1990年,大爷在东北生病去世后,大娘一个人从东北来到临邑老家。老人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原本想这辈子一个人守着家就这么苦苦地熬下去,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婆家弟弟、弟媳不忍心看她一个人受苦,便把她接过来一同居住。而且让她更没想到的是,不光弟弟、弟媳对自己知冷知热,侄子、侄媳妇更像亲生子女一样照顾着她。“为了国家的安定,大爷一辈子参军打仗。大爷大娘无儿无女,俺们照顾大娘也是应该尽的义务。”自此,张秀云和大嫂吕秀兰便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义务。近20年的时间,没让大娘受一点委屈,平时想吃什么或者需要些什么东西,只要跟侄媳妇说一声,很快就能买回来。尽管老人符合进养老院的条件,但老人从来也没有动过去养老院的念头,因为她舍不得两个孝顺的侄媳妇。

言传身教延续好家风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张秀云妯娌俩却用实际行动,让人们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久病床前有孝媳。

菅德才说,大儿子因为身体不好,小儿子要外出工作,幸亏两个儿媳妇贤惠,一直在身旁照顾。老人家边擦眼泪边说:“不光儿子、儿媳个个孝顺,孙子们也特别孝顺,只要有时间就来照顾俺。”虽然身体不能动,但老人的心里很明白,“遇到两个好儿媳妇,是俺老菅家一辈子修来的福气!”

身教重于言传。张秀云说,自己有一个孙女和一个孙子,而大嫂也有5个孙子和孙女。“白天照顾老人,晚上照看孙子孙女。”她说,公婆年迈更需要她和大嫂的照顾,要先做好儿媳,然后再做好奶奶。“儿子儿媳有空的时候也会为俺们搭把手。人总有老的那一天,孝敬公婆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张秀云认为,大嫂和自己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们的榜样,善待老人就是善待多年后的自己。

听说记者来采访,村里邻居纷纷前来探望,妯娌俩的孝行不但感动了家人,也得到左邻右舍的称赞:“这两个孝顺的好儿媳对公婆的孝顺照顾,村里人都为她俩竖大拇指。”大家都认为她们妯娌俩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她俩也被村里人誉为孝敬公婆的好媳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