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敬献逝者的“房产” 德州市博物馆馆藏东汉四层铅釉陶楼


  王聪聪 徐静 武婷婷
  汉代人相信殉葬器物可供逝者来生享用;同时,他们崇尚高台,认为仙人喜欢住在高楼之上。德州市博物馆馆藏的东汉四层铅釉陶楼,通高144厘米,精美绝伦,它就是两千年前的古人,在这种背景下制作的供逝者享用的“房产”。

  陶楼由来
  陶制楼阁供逝者享用

  汉代人讲究“视死如生”,深信人死后有灵,殉葬器物可供来生享用。桓宽在《盐铁论》中说:“今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因此专门制作一些供死者在阴间所用的器物,又称为“明器”。在汉代墓葬中,除少量石质品、金属制品、木质漆器以外,还有大量的陶制品——除了陶壶、陶罐等实用器外,还有摹拟生活场景,加以缩微,制成的模型,如陶制的楼阁、仓房、灶台、兽圈、车马、井台、奴仆等等,它们用来营造虚幻环境,供死者享用。
  同时,汉代崇尚高台,当时的神仙学家公孙卿说过:“仙人好楼居”,认为仙人都喜欢住在高楼之上。随着东汉庄园经济的发展,各地豪门大族为加强防范,便于观察敌情,更是热衷修建高楼。

  陶楼赏析
  通高144厘米精美绝伦

  德州市博物馆馆藏的东汉陶楼,长64厘米,宽36厘米,通高144厘米,为仿木建筑的灰陶质明器。它共有四层,底部为长方形基座,正面中央为斜坡漫道,各层均饰有斗拱及廓沿,楼顶为庑殿顶(庑殿顶是一种四坡排水的屋顶。在后代的建筑中,庑殿顶常用于宫殿、坛庙等建筑里重要的殿屋、楼阁、门屋、门楼中,属于高等级的屋顶形式),楼脊与二层立柱均有鸟形陶饰,三、四层门窗两侧各饰一陶俑,二、三、四层门窗饰雕刻菱形图案。该陶楼整体高大,造型逼真,结构合理,制作精巧,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制陶工艺
  低温铅釉烧制只做明器

  陶楼运用的低温铅釉技术,是汉代陶瓷工艺上的杰出成就,流行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北方地区,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北方釉陶”。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制陶的工艺、造型、装饰技术不断进步,产生了低温铅釉陶,以铅化合物作为助溶剂,在800℃左右胎釉一次烧成。铅釉陶在东汉时期极为盛行,但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低温铅釉陶器只见于墓葬,而不见于居址,说明它是专门作为明器随葬而制作的,而不作为实用器,这是受自身局限的影响——其烧制温度较低,造成胎质不坚、吸水率较高、釉易脱落变质等缺点,再加上铅釉对人体有害,故只能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墓葬中。
  陶楼的出现是汉代建筑史上的杰出成就,是现实建筑的写照和反映,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走向成熟的标志。很快,这件东汉四层铅釉陶楼将与德州市民见面了,敬请期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