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15:保健品“花式坑老”套路深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亭亭

据德州市消保委公布的2017年消费投诉统计分析显示,去年,德州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35件,同比下降19.9%,解决率为94.4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6万元。

从统计情况来看,虽然投诉总量呈下降趋势,但涉及虚假宣传、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呈上升趋势。而近年来,老年人消费群体被“洗脑式”销售骗术欺诈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成为我市甚至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工商部门统计,老年人消费陷阱多,治疗仪和保健品为主要“坑老产品”。


2017年消费投诉基本情况数据


按商品分析:


家用电子电器类 25.24%

交通工具类 18.40%

服装鞋帽类 9.30%

日用商品类 6.10%

农用生产资料类 3.32%

食品类 5.45%

首饰及文体用品类 2.57%

烟酒、饮料类 1.93%

房屋及建材类 0.75%

医药及医疗用品类 0.86%


按服务类型分析:


电信服务类 2.03%

生活、社会服务类 9.84%

邮政业务服务类 0

互联网服务类 0.43%

销售服务类 1.18%

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0.64%

教育培训服务类 0.21%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1.50%

金融服务类 0

公共设施服务类 0

卫生保健服务类 0.32%

其他商品和服务类 9.52%


按投诉性质分析:


质量 42.25%

其他 23.10%

售后服务14.76%

价格 7.06%

虚假宣传 5.03%

计量 1.07%

安全 0.11%

合同 5.03%

假冒 1.07%

人格尊严0.53%


案例一 花费三千元减肥体重不降反升高


家住德城区的周女士,因相信了电视上的虚假宣传广告损失了3000元。

63岁的周女士患有脑血栓,心脏安有两个支架,因活动量小加之平时爱吃面食,导致她体重严重超标,有中度脂肪肝。一筹莫展之时,她看到某电视台播放的某牌瘦身茶广告,宣称一天能降一斤。

周女士花费1680元购买了这种瘦身茶,服用10天后体重仍未减轻,给商家反映后,商家称是因为周女士身体吸收不好,需要继续治疗,于是她就按照商家的要求又花700元买了酵素片,花300元买了参鹿汤,服完之后还是没有效果,体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升高了。

后来,因为周女士不断打电话投诉,商家再也不接听她的电话了。“在本地,我们接到过不少类似周女士这样情况的投诉,其实所谓的‘药品’,就是保健品而已,并没有实际的治病效果。”德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工作人员称,接到投诉后,他们会到被投诉店面对被投诉药品进行检验检查,但几乎所有产品都是质量合格的正规厂家生产且手续合格的保健品,并不能进行查处。

德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栾庆江表示,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广告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对于商家进行虚假宣传的情况,消保委会转到相应执法部门,根据《广告法》依法处理。


案例二 轻信广告治糖尿病七次花去两万余元


80岁的钟先生,患有糖尿病,服用过各种药物,打过胰岛素,住过几次医院。为了治疗糖尿病,他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但是体重还是偏高。

治病心切的他想上网找方法,当他输入“糖尿病治疗”几个字后,某医学研究院的一款“高科技糖尿病治疗仪”的广告映入眼前,夸大的广告语让钟先生看了如获至宝,打电话咨询时,对方还承诺“一个疗程3个月包好”。

就这样,钟先生先后7次按照对方要求购买药品和保健品,直到花去25800元也未见糖尿病有所好转,这时方知上当受骗。“我打电话咨询都是转接,先问消费者是谁,然后再打过来,由专人解答,神神秘秘。”事后,他回忆说,对方从来都不告诉他商家的具体名称和地址,每次都是通过快递公司进行交易,所收到的中药均无处方、无说明书、不开具发票。


【纠因】为何老年人易中招?


为何老年人屡屡中招,德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栾庆江分析,这与老年感情需求缺乏和对身体衰老的恐慌有关。

“倘若物质、情感两大需求变扭曲,被骗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德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栾庆江说,在情感方面,当和亲人缺乏沟通、联系时,老年人精神不能得到满足,骗子很容易乘虚而入。同时,老年人身体慢慢衰老,其对生病的恐慌以及在各种不安全感包围中,很容易病急乱投医。

从近年来老年人保健类消费投诉的情况来看,当前老年人消费有两大特点。

一是老年人已经成为养生、保健品以及理疗仪按摩器等保健器械的主要消费群体;

二是老年人有了一定的积蓄,对健康养老有能力有需求,但同时也面临着识别能力有限,警惕性不高,容易上当受骗的特点。

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的这些消费特点,通过免费讲座、免费体检、免费体验、免费试用、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并以“能治百病”“能治绝症”等等夸大功效“洗脑式”虚假宣传,向老年人推销养生保健品、保健器械等,在老年消费者投诉要求退款过程中又设置种种障碍甚至人去楼空,致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出现维权难的现象。

另外,栾庆江提示,老年人要高度警惕以“免费”等为噱头的推销陷阱,“正确认识和理性选购保健食品,切勿以保健品替代药品进行疾病治疗。要坚持品质消费,按需消费。要及时、依法、主动维权。老年消费者要多学习一些消费常识和消费维权知识,提高自身维权能力和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虚假广告常用字眼】


1.“根治”“疗效最佳”“包治百病”“补脑降糖”等。

2.以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XX协会”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作证明等。

3.有奖销售、让利销售、“某某指定产品”“某某专用产品”

4“吃了……就”“康复”.“消失”等。


【防范消费陷阱】


1、有病切忌乱投医

2、免费承诺别轻信

3、虚假广告要辨别

4、伪专家忽悠不上当

5、无效退款难实现

6、养生讲座不购物

7、“政策补贴”不可信

8、保健品药品要区分

9、上门维修找对人

10、面对诱惑防风险


【消费维权途径】


如发现假冒或不合格保健食品,可以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记得保留购买的实物包装、票据,记录销售公司名称、地址等相关信息。

如果所使用的产品宣传“治好了”某些慢性病时,就涉及虚假宣传问题,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最好有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如果遇到被设圈套购买高价保健食品或引诱汇款的,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求助,因为这已涉及到诈骗等违法行为。


相关问题投诉电话


消费维权投诉:12315

食品、药品投诉:12331

产品质量问题投诉:36512

价格问题投诉:35812

医疗服务投诉:12320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