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德州要这么干!

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将是今后德州全市上下的重点工作。2月28日上午,我市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大会,明确将抢抓全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在现代优势产业、创新驱动、对外开发等方面寻求突破,补齐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任务


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是建成高素质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关键要大力发展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四个突破”


1.着力在做优做大做强现代优势产业上下功夫求突破;

2.着力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求突破;

3.着力在对外开放上下功夫求突破;

4.着力在补齐要素短板上下功夫求突破。


创新驱动方面


我市将充分发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创新谷”、高新区(禹城)中央创新区、齐河中关村海淀高新园区等创新平台作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争取基础好、有优势、潜力大的产业进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好省里财税支持政策。

经市委市政府初步研究,全市重点发展六大传统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形成“6+6”产业体系。这些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涉及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积极探索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举的转型升级路子,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现代优势产业方面


六大传统产业: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

六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


对外开放方面


开展新一轮高质量、大力度的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高端资源和战略投资者。

向北》更大力度融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雄安新区建设国家大事,加快建设“一区四基地”。特别要抓住今明两年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疏解、产业集中外溢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靠上工作,争取在引进央企、总部经济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高端资源上取得更大成果。

向南》要瞄准长三角、珠三角深入开展战略合作。

向东》积极对接半岛城市群,做大做强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园区和济铁物流园区,加强与青岛港、烟台港的务实合作,打通出海通道。

向西》主动参与中原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能源基地建设,保障能源供给,更好发挥德州“东西逢源”的优势。

向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举办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高峰会等商务活动,持续拓展东盟市场,组织搞好“百企下南洋”,打造服务山东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继续开拓欧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加强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和产业对接,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补齐要素短板方面


提升交通路网:积极谋划争取一批跨区域的重大交通工程,立足长远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和机场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布局,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强化德州在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的地位。

提升能源保障网:积极发展绿色能源,重点实施绿色电力、绿色热力、绿色燃料供应工程,扩大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规模。

提升智慧互联网:加快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功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高速宽带网络、城市大数据、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等重大工程。推进互联网+实体经济建设,发展智能制造、工业物流网,重点推进大数据产业园、鲁西北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一批智慧园区、智慧工厂,实现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


背景链接:


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德州已经具备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和条件,尤其在区位交通、产业现状、载体平台和改革创新等方面,我市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自身存在的传统动能减弱、新动能不足的短板也十分明显,尤其在质量效益、动能接续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如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结构偏重,以工业为主导的传统动能支撑作用不断减弱;新动能没有完成唱“主角”,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8%,低于全省4.2个百分点。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潘晓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