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朱忠涛、陈洪香家庭荣登“山东最美家庭”榜

  日前,经过层层推荐、审核评选,200个家庭被推选为山东省 “最美家庭”。其中我县朱忠涛、陈洪香家庭获此殊荣。
  朱忠涛自20岁开始做糖葫芦,迄今已有25年,稍有积蓄便开始给孤寡老人送米送油,给无力交付学费的孩子送钱,为村里人修建小广场……他和妻子陈洪香用朴素、平凡的关爱温暖着邻里乡亲、甚至不相识的老人。一家人将爱心为糖、善行做果,用一支平民竹签为所有人立起了一面火红的旗帜。
  卖糖葫芦扭转贫苦命运
  朱忠涛是南城镇大朱庄村人,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人都满怀感情。
  不满一岁时,朱忠涛的母亲去世,他跟随当时已年近花甲的奶奶生活。为了喂饱襁褓中的孙儿,奶奶四处找人喂奶,他才得以活下来。
  若非要为他后来无偿供养孤寡村民找寻一个理由,也许这“百家母乳”的溯源可以暂且算作一个。然而,发小也是村支书邹会来的一段描述却让人觉得这原因有些牵强。
  朱忠涛自小便比同龄人矮小许多,加之家境贫苦,衣着褴褛,小学时一直是村中孩子欺负的对象,似乎人人都能打得过他。“放学后他都不敢走大路,都是绕小道,怕别的孩子半路截住,只有我顺路带着他时才敢‘光明正大’地回家。 ”邹会来回忆说,尽管如此,却丝毫未影响朱忠涛的善良。
  18岁时,四处收酒瓶为生的朱忠涛听人说卖糖葫芦可以挣钱,而且成本很小,遂买了10斤山楂和一袋糖,开始在家自己摸索制作糖葫芦。但因技术差,他压根不敢到集市上去售买,只能骑着自行车四处走乡串户。稍有积蓄才四处学艺,渐渐有了自己的 “朱家味道”。 2006年,朱忠涛的“朱矬子糖葫芦”注册为商标,开始走批发路径。此时,朱忠涛已是一家四口,却依旧住在父亲留下的土坯房中,光线阴暗,几经修缮,方堵住了外面的雨滴。直至2007年,家中有了余钱,他才翻盖新房,赶上了村中的“平均水平”。
  为孤寡贫苦群众奉献爱心
  也是从 “家有余粮”开始,2007年,朱忠涛走上了“行善路”。起因是隔墙传来的阵阵哭声。
  当年农历腊月三十,大朱庄家家户户肉香浓郁,一片欢笑,朱忠涛家入住新房不久,自是心情舒畅。此时,隔壁邻居院内却传来阵阵哭声。 “大晚上的,她哭了很久。一年内,儿子、丈夫相继因车祸去世,此刻怎能忍住眼泪? ”朱忠涛所说是东邻朱成印的遗孀,平日打交道并不多,但第二天他便提着一桶油和一袋米去了隔壁,此后每年都是如此。
  之后两年,朱忠涛但凡听说村中谁无依无靠,肯定会去送些生活必需品。逐渐地,县里的公益组织邀他加入爱心队伍,他所“供养”的孤寡老人也越来越多。
  如今的情况已经可用“大朱庄习俗”来形容:每年腊月廿二,赶在“小年”之前,二十多位老人、独居者或残障人士,来到朱忠涛的小院里,一一领取过年用的油和米。不仅如此,有时还会有糕点、糖果之类,都是他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主动捐赠的。“我有一位好友是批发雪糕的,过年时会送油过来;还有他的一个朋友,是开饭店的,年前也会买东西送到我这里分给大家。 ”朱忠涛性格偏内向,话不多,唯独会对好友们所做善事多聊几句,一脸欣慰神色。
  除此之外,朱忠涛对家境贫苦的孩子也是多加关注。他提到曾救助过一个女孩,称呼她为“小梦瑶”,还有一个男孩在收到善款后给他发来了笑着的照片。
  建小广场供村民休闲健身
  朱忠涛还做过一件至今都人人称道的事情,大朱庄的村民每每提到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4年,城市、农村都开始跳起了广场舞,他四处赶集卖糖葫芦时,看到各村都有一个小广场,村民们晚饭后便集结到此,放着音响跳起舞来。
  于是,朱忠涛开始四处找合适的地方,发现村中一处空闲宅基地堆积了木柴、废弃房梁木等杂物,便找到主人与其商量,借用这块地建一个小广场,供大家跳广场舞。
  事情达成后,朱忠涛没有告诉任何人,便自己干起活来。先用电动三轮车把杂物运走,每天要送上几十趟,再找平地面,铺设砖头。慢慢地,有人加入了他的劳动,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建成了小广场。一直以来,这个小广场都是晚饭后村中最热闹的地方。此外,他多次组织义卖活动,捐助患尿毒症的乡亲和患脑血栓的贫困户。 “在公益这条路上,我将一直走下去! ”朱忠涛说。 (许飞 刘明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