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著名书法家丁兴才先生辞世

德州著名书法家丁兴才先生于2018年2月7日14点20分病逝。

丁兴才是德州书法界的翘楚,是新中国少见的几位小楷大家之一。他的去世,是德州、山东乃至全国书法界的一大损失。其书法让人叹为观止。先生不但以书艺名扬四海,有大家风范,且品德高尚,可谓“德艺双馨”。

丁兴才先生曾在一幅作品中自述:“六岁学书,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初宗唐楷,尚欧而颜,日课千字,历数年而不辍,遂奠楷书根基。少年而有书名。及长转博,先是浸淫于汉魏碑版之中,继而迷恋于《兰亭》与《书谱》之间。数十年来,平时虽公务繁冗,业余则寸阴是竞。深居简出,潜心书艺,孜孜以求,如醉如痴,终日无倦意。

翰海畅游真草隶篆

人间漫步苦辣酸甜

——陈洪岭挽联

一生苦研书道真谛

传世墨宝永展风彩

——王洪生挽联

△2016年11月2日,德州日报整版刊登丁兴才作品赏析

丁兴才简介

丁兴才,字慕华,原籍平原县恩城人,1939年生,大专学历。1962年参加工作,1965年入党。并被评为济南第二机床厂十名标兵之一,参加“济南市群英会”,曾作为英模代表参加山东省国庆观礼。任贵州东方机床厂副总会计师兼财务科长多年。1986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德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画函大书法副教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 《今日鉴藏》杂志艺术顾问。曾被德州市委宣传部及德州市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六岁学书,初宗唐楷,日课千字。历数年而不辍,遂奠楷书根基。少年而有书名。及长转博,先是浸淫于汉隶碑版之中,继而迷恋于《兰亭》与《书谱》之间。数十年来,潜心书艺,孜孜以求,如醉如痴,终日无倦意。

△丁兴才书法作品

1961年在北京求学期间,作品在北京和平画店展销。1966年,获济南市职工业余书法比赛一等奖。1983年获贵州省中青年书法比赛一等奖。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二届书展。2002年全国第三届正书展,2003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国际书法展、中日书法展、全国职工业余书法展、1998兰亭奖牡丹杯书法展等重大国内国际展览。王铎艺术陈列馆为之刻石。多家博物馆为之收藏。中国书法家大辞典及作品集广为收录。1989年应邀赴日本新居浜市举办书展,赢得盛誉。日本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播放了展览盛况;《朝日新闻》等多家报纸予以报导并给予高度评价。1992年起已出版四部个人书法作品集。

丁兴才书路广阔。真、草、隶、行均善,尤以小楷见长。欧阳中石先生称赞他的小楷:“此字最精,精品,要珍惜自己的羽毛,不要轻易送人”。

链接》》》

清丽典雅 隽永高格

——记丁兴才先生的书法艺术

在德州艺术圈内,丁兴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人物。他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平和谦让的高尚品德,赢得书法界同仁和社会各界的尊重,并荣获德州市委宣传部及市文联等部门颁发的“德艺双馨老艺术家”荣誉称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

丁兴才先生现年78岁,是德州市最早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他在书法方面涉猎广泛,篆隶楷行草五体皆精,尤其是小楷一体,已形成风格,并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有三卷本的小楷《唐诗300首》及《宋词300首》等精装本。其小楷书法清秀典雅,温文高格,在继承传统中多有创新,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就其艺术成就,分别论述如下。

一、小楷艺术

在书法当中,小楷是一门不起眼的艺术,也是最难以把握和写好的。自古以来在这方面流传下来的佳作,同其它书体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少的。大家知道,小楷大家从三国的钟繇至晋代的“二王”、唐代的钟绍京,再至明代的文征明,之后就少有大家出现了。特别是近代,能安心于从事小楷艺术的人,更是稀如麟角凤毛。丁兴才先生能用尽平生之力钻研小楷,不能不让人敬佩。

我与先生未曾谋面,从他与我的电话通话中便可得知他是一位温和善良的人,是一位心态沉稳、谦虚低调的人。若无这些先决条件,安能将小字写得如此精到。动笔之前,我仔细阅读了由他书写的《唐诗300首》作品集。可以说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如果没有耐心,单凭艺术造诣深厚,是无法完成这一至善至美的艺术巨作的。

总的来说,丁兴才先生的小楷,受益于王羲之最多,并兼取钟繇之庄重古朴和文征明的灵动秀逸,又融合了钟绍京的宽绰洒脱,而后复归于王羲之圆润厚重、豪放典雅的书风当中。丁兴才先生的小楷书法艺术,是由广取、融汇、再造而成,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已无法看出哪一笔、哪一划出自何人了,已形成了他自己的结体程式和运笔方法。这就是丁兴才先生高于他人的地方,也是他取得成功的诀窍。毋庸置疑,他的小楷艺术将会在中国书坛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隶书艺术

丁兴才先生的隶书,出自《张迁碑》和《华山庙碑》,得益于《张迁碑》最多。其隶书的结体与用笔,明显带有《张迁碑》的气韵和形式,不同的是他将《张迁碑》的方笔改成圆润之笔,并且把《张迁碑》的方块构成演化成方扁样式。在字的构成中巧妙地融进了隶书的笔意,用墨较为饱满厚重。其字虽然出自于《张迁碑》与《华山庙碑》,但有自己的创意,呈现出一派端庄古朴、隽永典雅之格调,从中可以看出丁兴才先生的功力和学养。

隶书同其它书体一样,学像了不难,难的是能够出帖。许多书法家所写的隶书,不是将隶写得太甜美,就是写得匠俗不堪,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韵和味表现出来。我个人认为,书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缺少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光靠手上的功夫,是创作不出博大精深的艺术的。丁兴才先生有较深的文化素养,博览群书,懂诗词、眼界宽、人品好、悟性高,他的书法艺术便有着沉稳、宽舒、庄重、质朴和豪迈的独特风格,而又别于他人,成为当代书坛上的一位隶书高手。

三、草书艺术

丁兴才先生从艺较早,6岁时就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毛笔一握就是70年。他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治学理念,无论冬寒夏热,从未间断过临池日课之功。因为他有扎实的基本功,精通楷行篆隶等书体,当他进行草书创作时,已是游刃有余。

他的草书,初学王羲之《十七帖》与孙过庭《书谱》,然后又转向黄庭坚和张旭、怀素。因他有较高的艺术天赋,能从众多的名家碑帖中发现灵机,用来充实自己的艺术创作,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一味照搬。他涉猎广泛,富有创新意识,能将他人的优点吸取过来,变化出新,再纳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因此,丁兴才先生的草书作品总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丁兴才先生的草书,恬淡优雅,沉静高格,丝毫无有狂怪之迹象。他将王羲之草书的沉稳文静,孙过庭的散淡洒脱,黄庭坚的豪放大气与张旭、怀素的粗犷不羁,巧妙地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既有别于古人、也有别于当代名家的书法风格。

草书是最能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载体,也是书法中最难以掌握的一门艺术。草书有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构成符号,不能任意杜撰或更改,更不能为了写草书而故作牵连和盘绕之状。

丁兴才先生的草书,承传统而能出新,奔放潇洒而规范,运笔婉转流畅,用墨浓淡自然和谐,不板不滞,既无雕琢之象,也无庸俗之气,给人清新、流畅、赏心悦目之享受。能将草书写到如此境界,真真不易!

四、篆行艺术与其它

丁兴才先生真草隶篆诸体兼攻,小楷成就最大。隶书与草书也有非凡的造诣,在当今书坛极为少见。除此三种书体之外,丁先生还长于篆书与行书。

丁先生的篆书出自秦代李斯与清代邓石如,最终行笔偏于李斯而结体归属于邓石如,给人圆润自然之感;其行书学《张猛龙》,但能变奇险为平正,并能巧妙地溶笔化帖,不但写出了碑的精神和帖的气韵,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实为难得。

丁兴才先生不仅书艺高超,其人品在德州业界也有口皆碑。先生做人低调,热爱公益事业,在许多慈善救助公益活动中,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即使他因事不能到场,也会让人将作品送到。丁先生曾向德州市图书馆、董子书院及各县市区图书馆赠送小楷书法作品集《唐诗300首》《真草千字文》《隶书岳阳楼记》等珍贵书籍,无愧于“德艺双馨老艺术家”这一光荣称号。

(刘工醉,当代著名书画批评家、艺术理论家、书画篆刻家、作家、诗人、大写意花鸟画画家。现任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北京名家画院院长、《书画研究》主编。)

综合德州日报、凤凰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