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明:巧手修复千年创伤

    宋代的瓷枕、元代的碗、金代的人物俑……董子文化街郭金明的门店里,满满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古董。
    这些东西出土时,大多都是残损的,54岁的郭金明靠一双巧手将它们修复,让它们恢复了千年前的神采奕奕。


千年大运河让他迷上古瓷
    1962年,郭金明出生在大运河边一个普通人家。小时候,他像其他男孩子一样,喜欢到运河中嬉戏、摸鱼捉虾。在玩耍的过程中,他也摸到了散落在运河中的铜钱和瓷器。“我时常摸到一些带花纹的瓷器或瓷片,一看,这东西挺好,画得挺好看,就开始收藏这些东西。我那时并不明白这是什么,就是觉得好看,喜欢。”他说。初中毕业后,郭金明到针织厂工作。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去运河搜集古瓷。
    此时,仅仅收集,已无法满足郭金明的好奇心和爱美之心。他开始去古玩市场增长见识,边欣赏边思考,研究古瓷上的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尝试对残损的瓷器进行简单的修补。


巧手加积累让他几可乱真
    郭金明刚开始琢磨古瓷的时候,德州还没有网络,电视也很少,瓷器专家更是难找。他的学习,只能靠古玩市场上的交流、逐步地积累以及自己的摸索,。“最初我尝试修补瓷器,也受到了捏泥人、吹糖人、捏面人等手艺人的启发。”他说,“此外,德州城市改造时,拆迁的过程中,挖地基也曾挖出很多古瓷,我看到过。运河中的瓷器、挖地基挖出的瓷器、古玩市场上看到的瓷器……我会非常认真地看。见得多了,我就渐渐地积累了很多知识。到后来,渐渐也看了些介绍相关知识的书籍。”
    郭金明收集到的瓷片成了他思考和试验的材料,最初,他会按照自己琢磨的方法试着修复这些残片,如果修补得不好,就拆下来重新试……
    学得多了,练得多了,郭金明就渐渐越做越成熟。他曾花20元买了白瓷碗,试着做了仿古的瓷器,几可乱真。有人真的以为是宋代瓷器,要出600元买下。


对古瓷的爱让他忘记疲惫
    如今,郭金明修复古瓷器的本事早已名声在外。山东、河南、河北等多地的众多博物馆都会来找他修复文物。郭金明还收了很多徒弟。
    “我现在等于是干了个传承文化的工作。”他说,“有人劝我再多招徒弟,把手艺传下去。可现在的年轻人都坐不住,让他们一坐好几个小时,刻刻画画,这是很难的。”
    年轻人坐不住,郭金明却常常一坐就是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觉不到时间流逝。我现在常常是一早来工作,不知不觉间,一天就过去了。有人说,你不嫌累啊?看你干活儿跟有瘾一样。确实,我是入迷了。”他说,“做的同时,我自己就仿佛穿越千年,回到那个洋溢着诗词歌赋的年代。”
德州晚报记者王晓松摄影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