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围绕协同发展目标 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幸福指数

“在德城区做生意,孩子能跟着我们在当地上学,就业培训、看病等许多方面也与当地居民一样,生活很便利。 ”9月18日,来自临邑县临南镇才庙村的村民齐玉涛说。
公共服务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市不断拓展协同发展内涵,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两区同建等改革措施,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异地务工人员权利保障范围逐步扩大。
进城无后顾之忧
住在城市,却面临方方面面的“不平等”,难享城市之利,这曾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无奈。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市全面实施了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解决暂不具备城镇落户条件或不愿落户城镇的流动人口所面临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范静介绍:“居住证制度打破了以往仅由公安机关管理流动人口的模式,形成‘公安为主、部门配合、依托社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教育、民政、计生等职能部门的配合,逐渐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全面服务与管理。”居住证制度实施4年来,持证人享有的权益范围不断扩大。如今,凭借居住证,流动人口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等6项服务,以及办理出入境证件、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7项便利。这一制度的实施,增强了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万余名流动人口领到居住证。
降低城镇落户门槛。全面放开县域内落户政策,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建制镇范围内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的人员,本人及其符合条件的直系亲属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进一步放宽市区落户政策,凡在市区内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且有稳定生活来源的,本人及其符合条件的直系亲属,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户籍的背后是医疗、教育、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我市推行户籍制度改革,旨在通过改变户口形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范静说。截至去年底,我市户籍人口达587.2万人,其中户籍登记在城镇人口比率达40.99%。
服务送到家门口
启动两区同建8年来,我市农村潜在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市农办副主任林晓波表示:“顺应农民向居民转变、村居向社区转变的形势,提升社区建设质量,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新时期两区同建的重要任务。 ”“过去,报销新农合得跑到镇上,如今在社区服务中心就能办。 ”齐河县刘桥镇洪洲社区邢庄村村民王元顺说。王元顺口中的社区服务中心,设有劳动就业、民政低保、综治信访、计划生育等10个窗口,完善的服务让居民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大幅提升。社区服务中心是公共服务下沉的重要载体,像洪洲社区一样,目前全市已建成入住的315个新型农村社区中,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以上,居全省第一。借助这些服务中心,劳动就业、民生保障、公安消防、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极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
集中居住后,教育、就业、医疗是农民最关心的三大问题。我市以“五化八通八有”(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通水、通电、通暖、通气、通油路、通宽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幼儿园、小学、敬老院、卫生室、警务室、超市、中心广场、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全力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目前,80%的社区均开展了“五通八化八有”建设, 90%的社区配套建设了幼儿园或小学、敬老院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此外,共建设劳动密集型农村工业园区200余个, 80%的返乡农民工留在当地就业创业。医疗方面,根据市卫计委出台的相关方案,到2018年底,将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设立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的目标。“推动公共服务适度均等化,尽量缩小城乡之间的生活质量差距,提升了人口集聚能力,反过来,人口集聚能力的提升,也促使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林晓波说。
探索长效机制
当前,我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两个重要举措,无论是户籍制度改革还是两区同建,还面临着不少难题。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尚需多管齐下。
“钱从哪里来”是两者面临的共同难题,相关专家认为,服务的核心不是高端,而是普惠。要立足财力,根据人口结构及发展阶段提供适宜的公共服务,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是关键。以两区同建为例,目前,我市采取商业开发、企业和社区联建、BT模式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已基本建成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互助性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村户口附着的诸多“福利”,让农民不愿意落户城镇,这是当下户籍制度改革的一大难点。相关专家认为,除了健全完善居住证配套措施制度,进一步拓宽服务管理功能和覆盖范围外,还要做好顶层设计,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让农民与土地“解绑”,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意愿。
    今年4月,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等诸多举措,这为我市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明了努力方向。

□本报记者邓静郑东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