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丙仲:小企业,照样“垄断”市场

编者按

    一个只有50人的小企业,却拥有21项专利,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扩管机的企业;介入核电、航天等高端领域,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各大重工企业,还出口加拿大、韩国、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某航天所的高级工程师专程来到德州观看试验,与其交流切磋;加拿大企业来德州,欲买断扩管技术在北美的购置权。

    这个小企业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又是如何做到的世界领先?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德州市亚星管道设备厂创始人、总工程师傅丙仲,探究中小企业的强大之路。

    科技创新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只有开发新领域的产品,才能减少竞争,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做大做强的标准是拥有 “定价权”、“标准起草权”。

   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产生凝聚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们靠一个专利开辟了一个新行业

   刘平:您所处的行业,也就是扩管行业,有什么特点?

   傅丙仲: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介入的都是高端行业或国家重点工程,比如军工、航天、核电等。核电站最后输出时需要的管道是高压蒸汽管道,几年前要全部进口。后来,我们攻克了技术难关,生产出了制造这种管道的设备。

    我们厂生产的是特殊设备,也就是 “非标设备”。我们是管道设备厂,但是并不做管道,而是为管道工程服务的,主要是解决管道的工艺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曾说过,我们靠一个专利开辟了一个新行业。这个专利就是我在1998年申请的扩管机的专利。而且,这个技术现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没有一个技术能够替代它。据我估计,现在扩管行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了100万,产值近200亿元。

    刘平:您认为制约扩管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傅丙仲:扩管设备生产的缺点是量比较小,每年100台左右。因为设备生产都是靠人工,而且每一台设备的型号都是不同的,是根据不同用户要求,专门定制的。其次,还受到大的经济形势的影响。去年八九月份实行新的金融政策,银行收缩银根,导致很多大企业资金困难,提不走设备,间接地影响到扩管行业的发展。

    刘平:在国内来说,您的工厂可以说是生产扩管设备唯一的一家,您是怎样瞄准这一行业的?

    傅丙仲:我以前在科研所工作的时候,经常与油田打交道,给油田设计配套设施。当时去油田考察,就发现井口上堆满了废油管。因为输送石油的油管每两三年就要换一次,到上世纪 80年代,井口上有上百吨的油管。由于这些油管都是进口的,无法再利用,就废弃了,当地老百姓都拿来垒猪圈。当时我就一直在想这堆油管怎么办。这就有了后来第一台扩管机的问世。

    刘平:您认为德州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傅丙仲:德州的交通是不可比拟的。从德州到石家庄、北京、天津、济南都很方便。 2000年前后,天津钢管公司在全国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所以选择了在德州发展企业。随着南方一些设备基地的发展,比如成都、衡阳、无锡、绵阳等,交通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但是德州的发展环境也是很好的,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客观地讲,德州在前沿技术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管道的地域性特别明显,钢管行业是随着能源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原来全国只有天津、包头、成都等几个城市钢管行业比较兴盛,近年来,省内的烟台、青州等地的钢管行业也发展很快。德州现在还没有钢管行业,这也决定了我们企业的设备都是向外销售的。

每个季度都搞一次员工聚餐

    刘平: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您是怎样管理企业的?

    傅丙仲:企业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也参加过很多培训,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与企业职工共创业、同甘苦是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意识到的。其次,必须要勤奋,包括老板和职工,勤奋才能出精品。再次,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厂每周都会召开全体会议,为员工们培训、讲技术,交流工作经验;还会专门拿出时间给职工们讲文化。我们每个季度都会聚餐,每年都会带领全体职工出去旅游。最后,要切实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的困难就是厂里的困难,要和职工共度难关。这样,员工才会稳定下来,全身心投入工作。

    刘平:刚才您谈到了企业文化,可以看出您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傅丙仲:没错。国家有文化,企业也要有文化。中国 56个民族团结,就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文化可以产生一种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员工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要从形式、文字等多个方面来贯彻。一个企业,首先要讲诚信,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讲诚信。诚信是经营之本。诚信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事业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做大做强,在关键技术上要自己说了算

    刘平:在您看来,做大做强的标准是什么?

    傅丙仲:做大做强,技术上要领先,我们说了算。我们要争取定价权,成为标准起草人,就像汽车,定价权在德国,电子产品的定价权在日本。我们生产扩管机,在国际上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就可以由我们来定价。目前为止,我们厂是全国唯一的一家生产扩管设备的厂家,可以说是 “垄断”了市场。尽管有很多地方都在仿造我们的产品,但是,我们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仿造的产品远远跟不上我们的脚步。同时我们的工艺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出口到了韩国、加拿大、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

    刘平:您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发展科研的瓶颈是什么?

    傅丙仲:众所周知,科研需要的投入比较大。过去由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限制了中小企业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是个很迫切的问题,现在国家虽然大力提倡,但最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认识不够,有些企业老板只顾盈利,而忽视了科研。我们始终坚持以高新技术领先,高薪聘请工程师,每年都会拿出利润的 30%——50%投入到科研上面,这是很多企业家做不到的。我这些年接触了一些部门,如西安航空研究所,对我们的技术支持也很大,总而言之,要看企业怎么运作,重视与否,舍不舍得投入资金搞科研。

    刘平:您认为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傅丙仲:近年来,市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把企业做大。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扩大规模。比如我们厂,要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把原来的产品提升技术含量,提升自动化程度,提高价值和产值。和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的高端项目,通过新项目提升企业扩大企业。对于装备的出口,国家也有很多政策优惠,出口退税达到了17%。市里也很重视这一点,专门召开企业家的会议。市里支持企业力度比较大,今年,我们厂争取了项目资金支持3000万元。但是很多企业却不重视市里的政策,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在我看来,企业家要对自己企业的发展用心,应该抓住我市发展产业的大好机遇,把自己做大做强。

□本报记者 刘平 本报通讯员 方志勇 吕晓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