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兵:德州纺织服装业搭上高铁快车

访纺织服装产业推进办公室副主任 陈廷兵

德州羽绒服生产企业

  ◎德州纺织在全国叫得响

    记者:陈副主任,你好!作为德州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纺织服装业目前发展状况如何呢?

    陈廷兵:我市是国家优质棉基地,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纺织产业,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棉纺织生产基地。目前,德州市的棉纺能力为全省的七分之一、全国的二十分之一。全市重点调度的百家企业,其中纺织服装企业15家。我市有6家企业进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2家企业跻身“中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

    记者:构建“10+3”现代产业体系,上半年我市推进纺织服装业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陈廷兵: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精心筛选了与纺织服装产业有关的且有投资意向的央企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积极主动开展对接,努力寻找合作商机。产业办先后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中纺集团等16家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目前,推进办已经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纺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签订技术咨询合同。落户经济开发区纺织服装产业园的签约项目3项,其中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广州海汇投资有限公司的汽车装饰用布项目和总投资6亿元的恒丰集团及纺织品开发检测中心项目。

    另外,今年市委、市政府构建“10+3”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心和力度、措施和政策是前所未有的。土地、融资、人才、创新、财政等一系列的推进发展政策陆续出台,必将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记者: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陈廷兵: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弱项和短板:从产业链构成看,存在前强后弱,前大后小的问题。我市现有纺织工业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印染链缺失,产业链不完整,缺乏最终产品,难以实现市场集聚效应。

    研发创新能力低,自主品牌少,影响弱是制约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新产品开发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即使建立的几家中心作用发挥不够。设备更新、科研经费投入远远不足,专业人才引进远跟不上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慢,且抗风险能力差。

    集群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我市国家级和省级纺织产业集群各3个,在创建产业基地时,成立了行业协会组织,但大多流于形式,企业间相互拆台、压价,不能抱团发展,发挥不出产业集群的作用。

  ◎纺织服装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当前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形势是怎样的?

    陈廷兵:目前,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世界市场需求增长缓慢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明显增多。美欧等发达国家推出“绿色新政”和“碳关税”等国际规则,将对我国形成新的贸易壁垒。

    我国“十二五”和到2020年的纺织工业发展目标是:推进纺织工业向“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的纺织强国转变,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在此政策的引导下,其纺织工业会坚定不移地向“三高、三低”迈进,许多纺织企业会将部分甚至全部产能转向内地,这是我市振兴纺织服装工业,打造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现代体系的大好机遇。

    记者: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市确立了怎样的发展思路来进一步推进壮大这一产业呢?

    陈廷兵:我们基本的发展思路是稳定纺锭规模,打通印染“瓶颈”,延伸服装、家纺两个产业链条,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通过三年的调整,使棉纺织、家纺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的行业占比由目前的59:19:11调整到43:25:21。

    其中家纺方面要实现面料家纺配套发展,由棉纱、坯布等初加工为主的产品结构向生产深加工产品转变,将资源型产品优势转变为最终消费品优势;棉纺织业要坚定不移地走差别化、功能化之路;毛纺织行业要实现纺纱服饰配套;梭织服装业要引大品牌,扩大产能;针织服装业以消化优质纱线创效益为发展思路;羽绒服装业要注重功能性羽绒服装的开发,注入时尚和创意,加大羽绒制品的科技含量,扩大羽绒制品的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产业用品以扩能扩量扩市场为发展方向;印染后整理以统一规划、引企入园,建立印染加工基地,发展不同特色纺织前加工和与之相配套的印染加工厂,实现生产连续化、高速化和缝制设备自动化,促进行业整体提升。

  ◎高铁将使纺织服装产业驶上快车道

    记者:您认为京沪高铁的开通,将对德州纺织服装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新气象呢?

    陈廷兵:我市是国家有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高铁的开通,将为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高铁建设时,我们德州可以说是最早受益的。高铁最基础的路基、护坡均使用我们陵县生产的土工合成材料,宏祥集团、东方股份生产的高强土工布、土工膜、土工格栅被广泛应用到高铁路基的建设中。

    高铁时代的到来,也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带来新的生机。旅游业是直接受益于高铁开通的产业之一,更将促进人们对旅游户外服装用品需求的增加。北京铜牛投资16亿元在平原建设盛原服装项目,产品全部为旅游户外服装用品。高铁内饰纺织品所用纤维必须具有阻燃、环保等特点,对功能性且相关物理性指标要求极高,我市富华科技的24万锭芳纶高性能阻燃纱线项目就是瞄准的这个商机。

    记者:高铁对于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提升,是不是也起着相当的助推作用?

    陈廷兵:是的,作用非常巨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材料、辅料的采购更加便捷,企业将为此节省大量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将是德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一个优势;二是为招商引资增加了筹码,德州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三是高铁会助力服装家纺行业的品牌、设计师的引进,纺织服装产业最赚钱的就是终端产品服装和家纺行业,而服装、家纺离不开品牌和设计师,而今后高铁无疑会促进我市服装、家纺行业国内外知名品牌及设计师的引进和聚集。牢牢抓住高铁机遇,推进我市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产业,成为区域带动明显、纺织强国建设重要表率的“中国纺织名城”。    □记者 李紫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