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姐

岳长金

老姐岳秀荣,1936年9月9日生,今年86岁,属鼠。是我姐弟4个中的老大,我最小,比老姐小17岁。姐姐从小勤劳、善良、节俭、谦让,一如我去世多年的老娘。在这个世界上,她是除了我母亲、妻子与女儿之外,对我最亲的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经历了少年连饭都吃不上的艰辛、窘迫与求学时的贫困。为了活命,一家人吃糠咽菜,父母动足脑筋想尽办法,可还是缺吃少穿。尤其青黄不接时,幸亏姐姐家的一再接济,缓解了父母的艰困与尴尬。其实,那个年代各家都差不多,不过姐家略有宽裕,主要还是人口少、条件稍微好些。姐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从牙缝挤出点点滴滴,紧着照顾娘家人。记得姐姐或姐夫时常送来半袋小麦、玉米或一袋子地瓜干等粮菜和钱款。好面子的父亲总说先“借”着,可我印象里很少有借有还。因了姐家的节俭与周济,我一家5口才从饥荒时期熬了过来。

母亲视力不好,干不了针线活,姐姐还要负担娘家人的穿戴。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姐姐的缝补都是早起晚睡,忙里偷闲。她炕头的小筐里,总放着顶针、锥子、麻线和各种鞋样,有空就用碎旧布糊袼褙、铰鞋样、搓麻绳、纳鞋底、上鞋帮。一针一线,千针万线紧相连,很折腾人!可姐姐起早贪黑、含辛茹苦,一直做到两个哥哥结婚成家和我参军入伍。姐姐手巧,她的女红在村里数得着,做的鞋让人眼羡。那一双双充满温度的布鞋,那一层层带着感情的鞋底,那一圈圈细密的针脚,是姐姐辛勤劳作的缩影,是她付出心血的见证。姐姐做的鞋不光周正、舒适、轻便,还透气、保健,以致我养成了进门换布鞋的习惯。姐姐的千层底护了我的双脚,慰了我的心灵,暖了我的人生,让我站得稳,走得直,踏踏实实闯天下。

老姐虽是扫盲班文化,却是婆家村党支部发展的唯一女党员,当过多年村妇联主任,左邻右舍有口皆碑。最难忘的是,她对我读书时的需求总是尽量满足,对自己则能俭就俭。上高中时要住校,我只能从家里带了一床粗布的又破又硬的薄旧棉被。姐姐听说后,毫不犹豫地从她炕上抽出一床厚厚的新棉褥子,助我熬过了两个寒冬。母亲生前叮嘱我:“往后可不要忘了你姐。”50年过去了,母亲的话言犹在耳。当兵入党、提干、升职、退休后,富足安逸生活中的我,断不了举家去看望。但无论我怎么回报,与姐姐对我付出的宽大无私、山高水长相比,都无法等量与超越。

再回乡探视时,我幼年曾十分依赖,如今耄耋之年的老姐,已没了从前的干练、麻利,完全一副迟缓、衰老状态,但仍然不肯闲着。小院里种满丝瓜、茄子、豆角、韭菜等蔬菜,还有一棵柿子树,树上果实累累,压弯枝头。她置身生机盎然的小菜园,显现自豪和成就感,气喘吁吁地忙着把各种新鲜蔬菜塞进我的车后备厢。后知后觉的我才明白,姐姐是老了,纳不了千层底了。可她当年用一针一线守望的那份亲情仍在,且持久印入我心——姐姐是家境并不宽裕,但却舍得倾其所有的人;姐姐是再苦再累自己扛,夜里却默默流泪的人;姐姐是别人只看你飞得高不高,她却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的人;姐姐是你有困难时出手相助,却从不指望你还的人……

有此好姐,夫复何求!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