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刘海生

人这一生有很多是值得特别回忆的。每当我回忆起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时,心情总是难以平静。

母亲王萍,1931年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孙集乡的一个农户家庭。她八岁没了母亲,十三岁父亲也离世了,托付给一个远房的舅舅家,生活非常艰难。早年没条件读书。1947年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带她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在华东野战军教导纵队卫生连,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紧张年代里,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学到了一点文化知识。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在闲遐之余,拿着新华字典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那种对文化的渴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母亲特别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地去干好每一件事。在淮海战役期间,她要负责7-8名伤员的护理任务。为了防止伤员伤口感染,她一天不停地轮转寻护,只能抽时间打个盹,长时间都睡不了一个囫囵觉。她的出色表现,多次受到领导的表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父亲带兵两度入朝参战,前后达三年之久。母亲在后方既要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又要带好我的哥哥姐姐,个中甘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1955年,军队实行军衔制,全军裁撤女兵十万人,母亲作为军人,服从命令,响应号召,脱下军装,跟随父亲的脚步从南到北,相夫教子,默默地为家庭奉献着,操劳着我们姐弟的生活,使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一次,我见到别人家的小朋友穿着一条西式港裤非常神气,要求母亲也做一条给我,她让我粗略的描述了样式后,用她灵巧的裁缝技术,半天时间就为我做好了。我穿上后,十分合体,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母亲就是这样,穿着军装为国家效力,脱了军装用她一双勤劳的双手养育着儿女,为父亲分忧解愁,每当想到这些,我们无不为母亲的耐性和韧性而折服,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不仅如此,母亲还极富人生智慧。我们家中姐弟多,家里有什么大事,她都能担待起来,是有主见的人。在一些生活细节问题上,则显得马马虎虎,从不计较小事。她在儿女的教育问题上是绝不含糊的。学习成绩好了,会及时给予表扬,成绩不好,一定要问为什么。在为人处世上,她教育我们做人要正派,对人要诚实,人家有难,能帮则帮。她说:“不要看到人家有困难你不闻不问,人这一辈子都有求人的时候。”这种朴实的人生理念,影响了我的一生。

母亲心地善良,十分同情弱势人群。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我回家探亲。家里一把烧水壶坏了,她让焊锡壶的手艺人焊好了,其徒弟提壶来收费,开口就要20元,我一听就生气地吼道:“一把壶也不值20元,乱要价!不行!”小徒弟哭丧着脸哀求道:“我要不回钱去要挨打的,你行行好吧!”母亲说:“给他钱吧,都不容易,他们也怪难的。”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八年多了,但我总感觉她还在,还惦念着儿子要从南方回家探亲,探望她老人家!我深深地感觉到:母爱是无限的,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感觉离不开母亲的视线。记得过去我从部队返乡探望父母,总觉得时光匆匆,一晃到假了,当告别父母归队时,母亲总是把我送到德州市老三联街的马路边,目送我渐渐远去。我都不忍回头,有时我走出很远,很远,偷偷一撇,还见母亲站在原地朝我扬手示意,这个手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以后,我走上了领导岗位,每年要欢送老兵退伍,当列车启动,我扬起手来送老兵返乡时,母亲的这一手势就浮现在我眼前,想起母亲送我时的情景,眼泪禁不住溢满眼眶。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期。”我已经有几年没有回乡了,待疫情好转后,我一定回乡祭奠父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