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推进生态修复 营造碧水蓝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生态修复,重点实施运河经济开发区生态修复三年规划,实施“再建千亩湿地”计划,代表委员们针对这一话题展开热议。
    市政协委员、市住建局污水办主任张涤非说,“做好生态修复工作,我认为一要有信心。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我相信一定能够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二要有耐心。生态环境的损害不是一天形成的,生态环境的修复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经过10年的努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会有根本性好转。三要有决心。生态环境的修复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甚至还要付出一定代价,只有下决心才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四要有恒心。生态环境破坏容易修复难,生态修复不能今天抓了明天就算了,今年干了明年就松了,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市政协委员、运河经济开发区生态修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孙晓明说;“市里决定对运河经济开发区实施生态修复之后,我区就成立了生态修复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我感觉压力更大了,担子更重了。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必须以钉钉子的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孙晓明认为,运河经济开发区生态修复不光是要加强生态林建设,还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结合运河申遗,保护运河一带的野生鸟类。“我们还要请专家去运河经济开发区进行考察和调研,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提升生态修复的整体水平。”孙晓明说。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主任李俊爽说:“通过最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生态修复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非常实际,我们应该锲而不舍地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不只是党委政府的事情,同时也是每个德州人的事情,人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争当环保卫士。”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三大生态系统,因其能够净化水质,维持动植物多样性,被称为“自然之肾”。市政协委员、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刘光军说:“近几年,我市人工湿地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进一步净化,发挥了很大的生态效益。今后应继续加强湿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本报记者郑东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