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坚持人才兴企 助力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深化科技创新工作,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财政支持为全市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养技术经纪人,提高企业参与技术转移的能力。“全市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由于创新能力不足等瓶颈,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严重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市政协委员、市科协主席蔡文晓说。他建议,政府要支持企业借用产业论坛、创客空间等创意平台,促进科技人才、成果的引进。通过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调动企业把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多地用在人才引进、设备更新换代改造升级等方面。要重视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解决好科技人才的职称、待遇等问题,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要按照国家、省政府转移职能的要求,推动职称评定等向行业协会转移。在人才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企业倾斜,增强科技人才的认同感。对十佳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大赛金银铜奖获得者等杰出科技人才创业给予支持,在融资服务、注册审批、成果落地转化、人员招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培养技术经纪人,是推进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务实之举。”市政协委员、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赵伟拿自身做例子,自2007年厦门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后,她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福洋生物从事科研工作。在赵伟的牵线搭桥下,福洋生物与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分别建立联合实验室攻关发酵技术。 2009年,葡萄糖酸钠项目成功落地平原,实现量产,项目投产当年即创造经济效益3亿元,实现校企双赢。在赵伟看来,“技术经纪人”是个桥梁纽带,政府、企业对待经纪人要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放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优势,鼓励企业通过经纪人对接大院大所,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市政协委员、齐河县科协主任张英丽表示,要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引才用才机制,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建立由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同参与的科学决策论证机制,构建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实现借智发展。成立企业创新驱动服务站,打造以协会和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企业与学会之间搭建起科学技术与人才交流的连心桥。
□本报记者李智群本报通讯员夏祥涛张大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