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电商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网络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实施“六进”工程,落实“十百千万”计划,引进知名龙头企业,使网络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农村电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且发展势头强劲,掀起了一波农村淘宝热潮。
    通过几年的扶持推动,我市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乡镇电商一条街,特色农产品逐步由线下销售发展为线上销售。目前,全市已建成20个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30个淘宝村,近3000户农户参与其中,电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虽然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着规模小、散乱、交易商品种类少等发展瓶颈。因此,如何助推农村电商规范、快速发展,引得“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市人大代表、夏津县郑保屯镇郑保屯村党支部书记黄亮存认为,传统农资销售方式中,品牌商多级分销层层加价,农民几经辗转买到的产品,价格与出厂时已翻了几倍,因此,农村电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如何进一步发展问题,他建议丰富网购商品种类,增加播种机、收割机、化肥、种苗等农民必须的农资产品。同时,积极吸纳国际农资产业巨头、国内农资知名品牌和区域知名厂商参与其中,投入共建,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实现农户以及农产品企业的共赢。
    市人大代表、宁津县新华书店经理张炜认为,农业触网电商,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形成农村电商产业群,并根据网购的特殊性,注重诚信建设。在她看来,发展产业集群,主要是实现实体店和网店资源的整合,丰富产品种类,确保产品质量。她建议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引导电商、微商创业,打造一批特色“淘宝村”。同时希望政府出台政策,给予必要的启动资金和维护费用,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农村电商不仅是商品卖到农村的一个端口,更应该是农村商品走出去的渠道。 ”市政协委员、夏津县鑫秋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张友秋如是说。在他看来,要借助原有成熟的商业体系,采用开放平台模式,让更多的厂家、供应商、物流公司走进农村,同时加大对农村电商经营人员的支持和培训,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实行标准化把控,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去。
□本报记者 王德鹏 本报通讯员 董玉龙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