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 12种首次交通违法行为以劝导教育为主 德州公安出台15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3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解读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孙传平解读《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有关情况。

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决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年”,立足公安机关职责任务,制定出台了十五项具体措施。

一是锻造“快办、办好、群众满意”政务服务品牌。巩固“一窗通办”改革成果,拓展“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深化派出所全科民警“1+3”模式,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事项“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在市县政务大厅公安窗口和车管大厅设置“涉企综合服务专窗”,整合交管、车管、治安等领域涉企服务事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二是实施“惠企保畅”工程。推进中心城区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应用率与联网率达95%,确保城市主干路绿波带占比达95%以上。优化货车通行管理,仅在城市核心区域限制货车通行,限行区域内每日通行时间延长至13个小时;放开中型厢式、封闭式货车通行限制,不限制新能源货车、轻型货车(含4.5吨以下货车)通行;实现货车通行证网上办、即时办。整合交管业务诉求渠道,建设运行24小时交管服务中心,做到接诉即办、限时办结。

三是创新新业态监管机制。实施责任分工、信息导控、安全监管、宣教促防“四网并进”,制定网约房管理工作指引,完善网约房实名登记APP功能,实施房屋登记备案审查、安全检查、大数据关联分析常态管理;对全市寄递企业、分支机构、末端网点、从业人员全面清查并常态化开展检查培训,保障网约房、寄递物流等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提升重大项目公安行政审批效率。实现公章刻制备案全程网办。保安服务公司设立许可,取消由申请人提供身份、无违法犯罪记录和工作经验证明。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运输许可及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运输备案证明依申请即时办结。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许可、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当天办结。不可解体大件物品运输路线审核,市内运输的1个工作日内完成,跨市运输的2个工作日内完成。提前参与工程建设占用、挖掘道路评估,一般工程交通组织方案审核3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复杂工程交通组织方案审核5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是落实道路交通管理首违警告、轻微免罚“两个清单”。对未造成交通事故或拥堵的12种首次交通违法行为、未造成影响通行和安全后果的8种轻微交通违法行为,采取劝导教育为主、查处为辅,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营造良好停车通行环境。

六是深化车检“一件事”改革。优化车辆检验“交钥匙”服务,深化环检、安检、综检“三检合一”,实现信息共享,车检流程由车检机构工作人员“一链式”完成。推动机动车检测服务评价体系试点落地,服务群众网上预约并择优选择车检站点。

七是优化二手车待销售政策。对商务部门备案的销售企业办理非营运小客车转让登记的,只核发临时号牌,不核发机动车号牌,减少登记手续和成本,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

八是实行“零门槛”申请落户。全面取消城镇落户迁入条件限制,以群众申请为主,按户口迁入途径分类登记。全日制普通中专及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技术技能等级人员可按人才途径在城镇落户。推进出生登记、购房迁入、投靠迁入等高频户籍业务“不见面”办理。简化申报居住登记条件,依申请可当场发证。健全企业人才引进和员工招聘“绿色通道”,上门开展成建制落户或居住证集中办理。

九是服务涉外企业“引才引智”。实行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窗通办、并联办理,实现即时办结。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为符合永居条件外籍人才量身定制永居申请方案。放宽外籍人才长期居留许可范围,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工作团队及辅助人员,签发2-5年有效签证或居留许可。在禹城、齐河建立“移民和出入境事务服务中心”,为涉外企业和常住外国人提供精准贴心服务。

十是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在德州公安自主研发的“树脉”执法服务平台,创新搭建涉企模块,实时督促涉企案件依法规范办结。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审慎适用涉企羁押性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健全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审查机制,实行涉及重点项目案件提级审核,严格区分经济纠纷、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防止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

十一是严打严防涉企突出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垄断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黑恶犯罪及“套路贷”、暴力催收、“恶意索赔”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影响投融资安全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集资诈骗、票据诈骗、网络传销、高利转贷等违法犯罪,保障金融资本健康发展。严打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商业秘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保护企业和重大项目创新成果。健全涉企报案快处、案件快侦、损失快追“三快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十二是强化企业经营风险预警防范。定期向企业通报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形势特点和最新苗头动向,实行精准防范。坚持涉企经济案件“一案一回访”制度,以案示警、以案堵漏、以案说法,帮助企业完善防范管理体系。强化网络安全技术监测,每月对已备案网站开展监测并对有需求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十三是完善涉企警情快速响应机制。强化警保联控站和“一企一警”警企联防点支点作用,加强企业周边社会面常态化巡逻防控,对报警求助第一时间派警处置,全力维护企业周边治安秩序。指导企业落实内部安全防范主体责任,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科学布建视频监控,整合企业保安、内保力量并加强业务培训,切实做好内部安全防范。

十四是加强企业和重大项目公共安全监管。聚焦化工企业、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及危爆物品、易制毒化学品存储、使用、流通等重点环节,强化全过程、闭环式安全检查,最大限度预防公共安全事故发生。聚焦道路交通运输重点车辆、路段、时段强化安全检查,优化重点运输企业信息采集、交通安全风险提醒、从业驾驶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十五是畅通警企沟通对接渠道。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常态化开展惠民利企走访调研,深化首席政府服务官服务企业工作,及时对接企业发展所需、提供精准服务。畅通“信、访、网、电”多种诉求渠道,落实“接诉即办”“最多访一次”,深化整治、妥善化解涉企信访突出问题。对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常态化督察,畅通举报投诉受理渠道,对有关问题线索从严从快查处,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细。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王子梁辰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