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省级非遗金丝彩贴传承人李爱民:布上“镶金”勾作虎 金丝彩贴迎新春

古有布贴画传意,今有金丝勾神韵。日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丝彩贴代表性传承人李爱民创作的两幅作品《生肖虎》《布艺老虎》同时入选山东省“迎春纳福 虎虎生威”虎文化创意衍生精品展。

1月20日,走进位于经开区东方红东路的李爱民工作室,一幅幅蕴含着虎元素的金丝彩贴作品映入眼帘,憨态可掬的卡通虎、威风凛凛的老虎头、极具国画韵味的上山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为即将到来的虎年增添了浓浓年味。

今年52岁的李爱民是金丝彩贴的第四代传承人,至今从事金丝彩贴近30年。“金丝彩贴,是一种集民间布贴画、工笔国画、景泰兰、沥粉贴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全新工艺样式,采用纯手工精制,为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填补了一项空白。”李爱民说,金丝彩贴看似简单但工序却很繁琐,以此次创作的虎元素系列作品为例,一幅《上山虎·神威》由100余块布料拼接而成,从画样板到装裱好,要经历设计图案、下样板、裁剪布料、粘贴、金线勾勒等工序,为了让整个作品更加逼真、传神、有立体感,还需要进行后期润色,整个制作周期长达两周左右。

不仅如此,在制作画面中的老虎时,面部表情的处理更是整幅画面的“重头戏”。“老虎面部是流露其神态的关键点,而且细节较多,相对来说较为繁琐,但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嘴部牙齿和胡须,以及眼神上的处理,如果不到位,就很难彰显老虎的特点。”李爱民说。

正因如此,在制作这种写实风格的金丝彩贴作品时,李爱民尤为谨慎,每一步都要反复斟酌,稍有不满意就要返工重来。

据介绍,金丝彩贴最早由民间传统布贴画演变而来,起源于古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最初的布贴画都是简单的花鸟形象,如鸳鸯戏水、喜上梅梢等,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和技艺的日渐成熟,布贴画的图案也逐渐丰富起来。

首创金丝彩贴工艺的是李爱民的父亲李福生。1992年,李福生在传统布贴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作,做出以金丝线和各种纺织品为主要原材料的金丝彩贴画,把传统的布贴工艺发挥扩大为平面壁挂式工艺美术作品。金丝彩贴画表现的内容多为古今人物、花鸟鱼虫、林木建筑等,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场景,是历史和艺术的完美融合。

此后,李福生将金丝彩贴技艺传给了儿子李爱民。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李爱民不断吸取先进的技术和流行元素,为了将金丝彩贴画颜色变化的细节部分做好,他多次尝试,在作品中加入了工笔画的技法。工笔画技法的加入使色彩更加自然灵动,层次更加丰富,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如花瓣颜色的变化,简单的一块布料很难体现出来,加入了工笔画技法后,寥寥数笔就能使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工艺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又接踵而至。2005年,李爱民在参加德州市经贸洽谈会时,一位客户看了金丝彩贴画后说:“你们的产品颜色太单一,想要做出更好的效果,需要在材质和布料上下功夫。”寥寥数语却让李爱民如梦方醒。为了寻到心仪的布料,他几乎跑遍了绍兴等地的大型布匹市场。“最终寻到带有纹理及渐变色的布料,比起纯色的布料,让作品更有质感。”李爱民说。

作品《上山虎·神威》

“不断创新,不断吸取先进的技术和流行元素,给作品赋予文化内涵,才能让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和成长。”在李爱民看来,传承传统技艺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设计和推出新产品。因此,为了迎接虎年的到来,他特意创作了虎元素系列作品,包含《生肖虎》《布艺老虎》《上山虎·神威》《下山虎·雄风》4幅作品,寓意金虎送福、福气满堂。

作品《布艺老虎》

“因临近农历新年,订单较平常多了不少,多为客户下单定制,以虎元素系列作品为主,目前已创作200余件相关作品。”李爱民说,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金丝彩贴画一直秉承纯手工精制,其作品遍销全国各大城市,远销海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屈大鹏 杨戈 编辑|李榕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