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用竹条秸秆做成黄河大桥齐州塔,齐河小伙 痴迷扎刻十年成非遗大师

小小竹条,在24岁的齐河小伙云廷臻一双巧手下“摇身一变”成了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扎刻艺术品。

在中国驿·美食小镇,齐河县级非遗传承人云廷臻开办的云工坊店面并不惹眼,推门而入却别有洞天——灯笼、毛笔架、蝈蝈笼、楼阁、四合院、斜拉桥,每件作品无不凝结着他巧妙的构思、新奇的创意。“创业很艰难,但为了梦想,我愿意坚持走下去。”云廷臻说。

云廷臻在清洁保养扎刻作品

父亲的蝈蝈笼,为他打开新世界

“扎刻是明朝时在河北及周边地区兴起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主要是以高粱秆、竹条为原料,用壁纸刀、卡尺等工具,扎刻成形态各异的手工艺品,分为选、剪、削、雕、刻、咬合等综合工艺流程。扎主要是指用六柱锁扣完成的各种结构,刻泛指秸秆编结的开榫和挖槽。”7月29日下午,云廷臻正在快手直播为网友们介绍扎刻知识。

云廷臻可是全国扎刻界名人。去年,他带着几件作品参加了省文博会,并在全省非遗+旅游文创作品大赛上斩获一等奖;今年5月,作品又获得全市创业设计大赛三等奖,当地媒体纷纷对他展开报道。

“是我父亲的蝈蝈笼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提起如何与扎刻结缘,云廷臻娓娓道来。

父亲云胜起是个能工巧匠,用秸秆制作的蝈蝈笼精美漂亮,云廷臻爱不释手。受父亲影响,在上幼儿园时,自己用木棍和泥巴做玩具。他买来汽车玩具都要先拆开,探究一下玩具的内部结构。

云廷臻的扎刻作品

小学时,云廷臻做过高粱秆扎刻的车、船、蝈蝈笼、手枪、桌椅,周围人对他的手工作品啧啧称赞。别的孩子在外面玩耍,云廷臻则一个人安静地在家做手工,有时在板凳上一坐就是小半天。小学五年级时,云廷臻从村里转学到了县城读书,遇到了恩师台肇林。台肇林发现了云廷臻的手工特长,推荐他参加了县少儿才艺大赛,扎刻作品《神舟飞船》获得了大赛三等奖,这让云廷臻变得更加自信,对扎刻更加痴迷。

父母非常支持云廷臻学习扎刻,有一件事最让他感动。做扎刻需要原料,他又不好意思开口跟父母要钱买,没想到有一天父亲和母亲一人抱着一大袋子竹签放到他的房间。从此,云廷臻更加勤于练习。

苦练技艺,一天工作20个小时

扎刻最基本的六柱锁看起来简单,运用得炉火纯青却非一时之功。云廷臻边拿起刻刀和竹条边演示给记者看。他在一根竹条上连开了3个槽,用尺子一量,长度均为1厘米,分毫不差。接着,只见他双手灵动,眨眼间,一个六柱锁便结成。

六根竹条咬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卯榫接口。扎刻从形制、结构和制作程序等方面看,与中国古代建筑是一脉相承的,被西方学者称赞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有了如此过硬的基本功,云廷臻干起活来如鱼得水。他还有一项绝技——制作从来不用图纸,仅凭想象便能在脑海中构思和创作。灵感常常喷涌而至,各种图形浮现眼前,有时在睡梦中便完成了创作设计。

大学4年,云廷臻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比如店内货架最顶层摆放着的气势恢宏的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店面中心位置摆放的蔚为壮观的南天门。“这座长江大桥长1米8,高60厘米,用了4000多个零件,光斜拉桥上的细铁链就用掉30多米长。”

云廷臻又指着角落里竖立的大清河齐州塔作品说,这是一件半成品,对于齐州塔的扎刻构思设计超级难,用时将近一年时间,去年才开始制作,大约需要10万多个零件,目前搭起了框架,已用掉1万多个零件了。

云廷臻在工作

“这款如意灯也是大学时的作品,设计2个多月,用了500多个零件,开了3000多个槽,上边的一个几厘米高的小葫芦就用掉了98个零件。”云廷臻坦言,扎刻需要磨时间,很多时候一干就是20个小时,从早6点到凌晨2点,饿了简单扒拉两口饭,不上厕所、不喝水,夏天,小背心都能拧出哗哗的水来。每当云廷臻遇到瓶颈干不下去的时候,他都会停止创作,到黄河边上走一走,放松放松心情。

创业开店,试水网上直播带货

云廷臻一直有个创业梦。虽然大学学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但他更倾向于开个扎刻工作室,没有创业资金,云廷臻尝试着网上带货。2016年,快手刚兴起,云廷臻就玩起了直播,除了教大家扎刻技艺,还尝试电商直播、微商直销。

去年,县文旅局邀请他免费入驻中国驿·美食小镇开店,云廷臻欣然应邀。小店取名云工坊,为了节省费用,他买了木板,自己制作桌椅、货架,装修完才花了5000多元,去年国庆节正式开业。

游客在云工坊内参观

今年初,疫情袭来,小店生意大受影响,他把主阵地依旧放在网络直播平台。“今年不求挣多少钱,能维持现状就好。”云廷臻说,靠着网上营销,这两年他一共卖了数百件作品,挣了10多万元。

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家和小店两点一线,这就是云廷臻创业以来的主要生活轨迹。“创业不易,也曾打退堂鼓,有几家单位想让我去上班,但我不能放弃自己的扎刻梦,一件件扎刻作品就是我的精神家园。”云廷臻说,除了卖扎刻作品,他还另辟战场,开始设计销售文化衫,销量和利润还算可观。

免费教学,让更多人了解扎刻

“现在网上玩扎刻的,很多都是我带起来的,那时候都是免费教他们,现在不少人挣到钱了。”云廷臻说。当年,有个50来岁的残疾人网友一心跟他学扎刻,他觉得残疾人身残志坚实属不易,就将扎刻方法悉数传授,如今这位网友开了店,在业内也小有名气。

此后,云廷臻编写了制作扎刻作品的教程,将简单易学、操作性强的扎刻技术录制成小视频教程,供大家免费学习交流。

在谈及扎刻制作技艺的文化传承时,云廷臻表示,由于这项制作技艺历史较短,宣传较少,人们的认知度还不高,加上选料复杂、工艺难度大、制作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等原因,它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但我不会放弃,我要秉承工匠精神,不畏艰辛,默默坚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今年,云廷臻的云工坊扎刻入选齐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也在山东非遗传习大讲堂开设自己的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扎刻这一民间传统工艺。“今后我会制作更多宏大的扎刻作品,让更多人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谈及未来,云廷臻满怀希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石少军
通讯员|崔志华 王业婷
编辑|赵治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