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武城老城镇百姓戏台唱新风

4月8日一早,武城县老城镇吕洼村的百姓戏台又开始了演出排练,来自本村和附近村的柳子戏爱好者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劳动节准备节目。“百姓戏台建成后演出活动多了,大家闲暇时也有了好去处。只要有时间,每次演出我都会来看。 ”该村村民吕春霞说,村里的戏迷还成立了柳子戏俱乐部微信群,他每天都在群里和大家交流。“柳子戏也称吹腔,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流传了四五百年。 ”吕洼村党支部书记容德友告诉记者,吕洼村的柳子戏团,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一直活跃在百姓的生活之中。为保护传承这一民间文化遗产,也为了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吕洼村组织文艺爱好者,自创、自编、自导、自演柳子戏节目,让百姓戏台成为老百姓了解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美丽庭院”创建等中心工作的载体,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民间文艺团体活跃度、群众生活满意率“三提升”。

不只是吕洼村,今年以来,老城镇在摸清各村村民特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特长,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牵头成立了戏迷协会、花杠舞协会、架鼓协会、太极拳协会、秧歌协会等多个协会,并规定协会要“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目前,全镇村村建起了乡村文化广场,6个村建起了百姓戏台,“小戏台”成了弘扬和传播正能量的平台。

疫情期间,戏迷协会中会写词谱曲的人还创作了不少抗击疫情、移风易俗的戏曲小品,让村民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听进去了,讲的都是实在话,简单好听还有道理。 ”梁院村民于春国听了戏曲,了解了疫情防控形势,在大年初二时断然拒绝了女儿回娘家走亲戚的请求。“我们以乡村百姓大戏台、乡村文化广场为载体,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农村陈规陋习得到遏制,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老城镇党委书记刘杰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志冕 通讯员|戚宗普
编辑|苗欣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