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8374个村!他用脚步丈量出德州乡村“百科全书”

“这套书中收集了8321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9个城市社区,总共2000多万字。”近日,在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党组成员刘建义的家中,他拿着刚刚定稿的《德州乡村记忆》丛书,说起这套书的来龙去脉。

《乡村记忆》全书共收集了德州13个县市区所有村庄的信息,其中,武城、庆云、德城、夏津四个县是单行本,其他七个县是上下册,总共十八本,总字数达2000多万字,从初稿到定稿共历时十二年,前后经过十二次大型的修改,到今天才“芳容”初显,被称为德州乡村记忆的“百科全书”,如此大的工程量也为全国首例。

刘建义在查阅史志资料


刘建义在阅读《嘉靖县志》

那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让刘建义十二年如一日的打磨这本《德州乡村记忆》呢?

回趟老家
坐坐乡亲们的热炕头

1960年,刘建义出生在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东屯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刘建义对农村有着很深的眷恋。?一片池塘,两棵弯脖树,丝丝麦芽香……走在回乡的小路上,刘建义最开心的是被人呼声小名。“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给与我的感情是一辈子都磨灭不了的,这就是我的乡愁。”刘建义说。

1978年,刘建义从武城老家考进德州农校,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农村。通知书来的那一天村子里家家户户轮流请他吃饭为他庆贺,连村里的五保户都给他包了饺子,“这些年我为了编村志一年回村里几十趟,80岁以上的老人对我特有热情,人家对我没有什么要求,就是希望回家了就去炕头坐坐。”刘建义自己形容说,这就是“老家”的“味道”,农村人的勤劳、朴实的形象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

后来,德州农村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市8374个村庄被合并成了3000多个社区,并且每年有上百个村庄因整体拆迁而消失,村名由来、姓氏构成、民间传说等等乡村文化都在不断流失和淹没。那一刻,时任武城县文化局局长的刘建义十分担忧,他迫切地想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于是,在综合考虑之下,他拿起手中的笔开始起草《德州乡村记忆》的“原型”《德州乡村志略》。

十二年间收集的资料有两层楼高
10万人次参与校对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志书的编撰难也难在收集资料。刘建义的抽屉里,放着一本厚厚的通讯录,里面包含了德州各个乡镇村干部的联系方式,这些号码刘建义打了一次又一次,情况核实了一遍又一遍。

“当时我们村里有位80多岁的高龄老人,他对抗日战争时期村里修建的防鬼子的“围子门”的记忆最清楚。”?刘建义告诉记者,他曾三次登门拜访老人,希望把这些珍贵的东西写进书中,流传下去。可就在他第四次登门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时,老人却因年迈体弱离开了人世。而村里年轻一代的干部,对村里的历史都不够了解,刘建义再一次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性。为了抢救性的收集、整理这些资料,他每天坚持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最累的的时候每天靠吃安定才能休息。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着他十几年坚持做这一件事的时候,他回答“是对文化和历史的敬畏以及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

在刘建义的书房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献、志书,其中一部《嘉靖县志》刘建义最宝贝,这是他花了一万多块钱将整部书拍了下来,后期进行了影印作为收藏。除此之外,刘建义还是一位“淘宝达人”,从旧书摊上淘来的各种关于县志、乡志、村志等历史文献“宝贝”堆满了书房的各个角落。

也正是因为这种“读书破万卷”的精神,才有了“下笔如有神”的豪迈,2014年,第一版《德州乡村志略》样书出版,2016年正式改为《德州乡村记忆》,随后共进行了十二次修改,据不完全统计,十二年间参与收集资料和校对的不少于十万人次,资料摞起来有两层楼那么高,整套书也由700万字扩充到了2000多万字。

提着行李箱跑遍所有相关省市部门

整部《德州乡村记忆》包含了乡村基本概况、姓氏构成、村名由来、人物春秋、兴教立学、乡村医疗、民间故事和传说、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地域文化丛书。

“整套书共计18本,搬来搬去很麻烦,我就用行李箱装起来到各部门去征求意见,从北京到济南,从省厅到市局我能跑的部门都跑了。”刘建义说,征求意见的阶段就是修改完善阶段,从志略的基础是上添加了故事、传说、人物、乡愁、乡情、乡音,慢慢演变成了一本当代人对德州乡村记忆的“百科全书”。

“村可以拆除,但文化的东西需要用一种东西给它记录下来”刘建义告诉记者,村庄的概况、人口、耕地面积等都是动态的,真正不变的、最珍贵的还是村名的由来、姓氏构成、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风民俗等文化特色。每一个村庄的名字都有很多的历史渊源。通过实地考察、电话采访、查询资料等手段,8000多个村的村名由来和相关的典故刘建义都如数家珍。

“我现在正在整理的除了《德州乡村记忆》以外,还有两个衍生作品,一个是《德州历代方志集成》,另一个是德州乡土教材《大美德州》。”刘建义介绍说,《德州历代方志集成》包括德州75部旧志,遵照“抢救整理、极品再现、思接古人、大成之美、道器合一、服务当今”的原则,将这套旧志呈现在世人面前。然后,将旧志中碑文、序文、公文、典文等记进行重新整理,在浩瀚的文字中把有价值的资料抽取出来,编辑出版《德州历代文存》,这也是旧志应用,加速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乡土教材《大美德州》则是利用“一、二、三、四”工程,即一个学生、一本教材,带动二个家长(爸爸妈妈),影响三个家庭(小家庭、祖父母、外公外婆),波及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通过这样的形式,焕发中小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怀。从而实现让世界了解德州,让德州走向世界。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