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委书记陈勇接受北京日报记者专访

身处“北京1小时生活圈”的山东德州素有“北京南大门”的美誉,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近年来,德州紧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机遇,积极参与京津产业布局调整、链条重构,“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效应不断放大,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项目承接能力最强的“黑马”城市之一。

昨天,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德州市委书记陈勇,他自信地说:“‘五高’服务搭平台,协同发展再出发。”

高质量建设优势产业承接基地

五年来,德州不断提升产业、项目承接能力。去年新开工来自京津冀项目124个,到位资金115.7亿元,投资80亿元的有研科技集团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基地、80亿元的黑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70亿元的保利医养健康产业园、63亿元的绿地金融港、30亿元的凯盛晶华绿色建材产业园等相继开工建设。

这些项目的引进,带动了德州市产业层次的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技术、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等4个产业集群纳入了山东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名单。下一步,德州将加大产业细分,按照产业精准、领域精准、政策精准、招商精准、投资精准,强化专业化、点对点招商,高质量建设一批优势产业承接基地。

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去年德州市转化科技成果220项,其中来自京津冀的有52项。“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效应不断放大。去年成功举办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签订重大科技合作、科技融资项目256项,124家京津金融机构与德州市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100余家企业与京津等地610家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成功引进清华大学化工学院、中北大学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技术等研究机构,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落户德州。下一步,德州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引领,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把重点放在提升德州市产业创新能力上。

高层次建设“放心农场”

德州自古是农业大城,近年来紧紧抓住协同发展机遇,围绕建设京津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放大农业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周边中高端市场,加快建设京津冀周边城市的“放心农场”。目前,德州市评选出67家“放心农场”,全年销往京津冀地区蔬菜325万吨,占总产量的25%,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同时,一批高端农业项目的引进,带动德州市农业领域出现了诸多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

高效率引进“假日专家”

“用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持续放大人才“黄金30条”政策效应,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到德州创新创业。去年德州新增技能人才1.6万人,新引进两院院士21名。

去年出台的《德州市“假日专家”工程实施办法》颇受欢迎。“假日专家”是指由德州市用人单位从市外引进,不变身份、不转户籍、不转人事关系,不受工作地域、工作时间限制,通过顾问指导、技术合作、联合研发等柔性方式,为德州市发展提供智力服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对“假日专家”连续3年按照其上年度在德州纳税的劳动报酬的30%予以奖励,每人每年最高20万元。

高标准打造京津南部生态区

德州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四减四增”行动全面启动,煤炭消费持续下降,累计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3690台。

目前,德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发电量突破21.5亿千瓦时,山东省17市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德州位居榜首。德州将高标准打造京津南部生态功能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创佳绩。

北京日报记者 韩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