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省级文明校园德州市第十中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

“抓住语文语言科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多表达、多交流。”“简单的科学小实验能够更快地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0月8日,在德州市第十中学教室里,各科目教师齐聚一堂,分析问题、分享经验。这样的教师座谈会每月都会定期召开,会上还设有骨干教师分享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最新教育文献等环节,力求做到人人都学习、人人有提升。

多年来,德州十中始终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胸怀博大、视野宽广的教师队伍”为教师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深化党建引领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党在陕甘宁地区的革命活动,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功绩……”10月14日,党员教师秦旭朗诵摘自《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文章,台下的“小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德州十中每周举办的“党员教师为你读党史”活动,促使党员教师熟读“四史”的同时,让更多学生接触党史、了解党史,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便是良好的师风师德。”校长王丁介绍,德州十中将师风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引领全体教师严守师德规范、热爱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加强党建引领,学榜样树新风。学校党支部将师风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评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学校还在公众号开设四有好老师展播栏目,每月推送拥有优秀师风师德的骨干教师事迹,学习榜样精神,传递榜样力量。

加强家校衔接,以沟通铸合力。9月初,德州十中小学部开展了全员大家访,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学习与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学校还设立了家长开放日、家长课堂等,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

实施“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10月2日,德州十中“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在报告厅举行。仪式上,30名骨干教师同青年教师结成师徒,互帮互学,共同成长。“求学时遇到恩师是我们的幸运,而踏上工作岗位遇到良师则更珍贵。我一定会把握好这次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青年教师王亚坤说。

“青年教师决定着教育的未来,更是学校的生力军。”王丁介绍,德州十中始终将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学校重点工作,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发挥骨干教师模范带头作用,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确立了“1358”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即:一年站稳讲台“过关”,三年熟悉教材“胜任”,五年成为校级“名师”,八年争创区、市级“名师”。制定出台了《青年教师发展章程》与《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两项培养计划,组建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同时,还通过举办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大讲堂等活动,助力青年教师自立自强、快速成长。

紧抓教学质量推动专业水平提升

10月12日,八年级十二班化学课上,教师张琦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化学反应的产生过程。课件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动画生动有趣。

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成绩与前程。德州十中紧抓教学质量生命线,坚持问题导向,多途径多手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头羊带动,打造“五名工程”。学校以班级、备课组、年级组为单位,组建教师“共同体”,通过骨干教师学习、总结经验后推广给小组成员的方法,以点带面,不断更新教师知识储备,以此达成具备名师、名班主任、名备课组、名年级组、名校的“五名工程”。

精耕细作,把问题“带出”课堂。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随机走入教室随堂听课,掌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并持续跟进,保障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师风师德引领教师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四有好教师。”王丁说。

□邢仁宇 于忠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