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省级文明村陵城区大李新村:党员联农户打造文明村

村“两委”成员为困难群众送去中秋节慰问品。记者 马乐摄

□本报记者 马乐 本报通讯员 陈兰兰 李晓慧

“李大爷,马上中秋节了。我们来看看您,提前祝您节日快乐。”9月6日,在陵城区义渡口镇大李新村,村“两委”成员走进困难群众家中,为他们送去月饼、米面油以及节日的祝福。

大李新村现有362户、1499口人,共有47名党员。该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获评2021年度省级文明村。

大李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功华回忆,创建伊始,村党员干部普遍经验不足、信心不够。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该村邀请专业人员指导培训,专题研讨解决工作难点痛点,探索形成了党员联系农户互联互促模式,即1名支委委员联系10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6户农户,通过支部引领、村干部带头、党员率先垂范,着力在拉家常、问冷暖、交心声中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

针对村民淡薄的卫生意识和长期以来乱搭乱建乱扔的生活陋习,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全村党员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全村群众行动起来,将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确保农户庭院、家庭住所、公共场所基本干净、整齐、敞亮。“现如今村里到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我们住得很舒心。”村民赵玉霞笑着说。

村民李功义是村里的困难群众,党员李功元是他的联系人。“李功元经常来家里,帮着打扫卫生,陪俺聊聊天,还送来米面油,俺打心眼里感激。”李功义说。像走亲戚一样,47名党员不定期深入各自联系的农户,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等,实时上报动态信息、及时反映群众诉求。同时,力所能及开展救助帮扶、代办帮办等各类便民服务,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关怀困难群众、我为群众办实事、创建文明城市等志愿服务活动共计200余次,形成了邻里和睦、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乡村新风尚。

同时,该村坚持德治,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户评选等活动,表彰先进、选树榜样,以家风带村风,以家貌促村貌,带领村民积极主动地成为乡风文明的推动者。开展“百人百场”宣讲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通过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凡人善举,提升教化乡民、润泽乡风的能力水平。“我们将持续放大省级文明村的品牌效应,固本强基,发展特色,创优争先,造福百姓,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义渡口镇党委书记孙丽苹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