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带头盔不等于戴头盔

夏季气温逐渐攀升,一些电动自行车骑乘人为了凉快,不再佩戴头盔,而是将其放在车筐中,戴头盔成了带头盔,一字之差,让保障骑行人安全的重要护具成了摆设,更为出行埋下隐患。

去年7月15日,我市中心城区全面开展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集中整治,头盔佩戴率明显提升,骑行佩戴头盔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但少数人购买头盔后,并不是为了佩戴,而是将其作为应付检查的“工具”,在路口遇到交警时才从车筐中拿出头盔戴上,到下一个路口再摘下来,和交警打起了“游击”。“太麻烦”“影响发型”“自己骑车不快”成了不佩戴头盔的借口。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市民对安全不够重视,认为安全事故是小概率事件,殊不知,侥幸是安全最大的敌人。据公安部调查数据显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而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可使交通事故的死亡风险和重伤风险大幅下降。由此可见,佩戴安全头盔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要事。

佩戴头盔,首先要摒弃侥幸心理,头盔不是戴给交警看的,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也是给自己安全出行多加一道防线的重要方式。其次,交警等相关部门在加大路口不佩戴头盔人员检查、处罚、曝光力度的同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尤其是警示教育,利用中心广场等地的电子屏幕播放电动车事故典型案例,提高公众对戴头盔重要性的认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要充分发挥作用,共同推动骑行佩戴头盔。

戴头盔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习惯,只要人人参与、自觉践行,戴头盔能像戴口罩一样成为人们出行的“标配”,把这件“头”等大事放在心上,践行于出行中,就能真正让“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成为现实。

□黄晓龙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