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赋能 文明引领出新更走心——陵城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陵城东方朔公园

陵城区志愿服务公园

西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陵城好人广场

□文/图本报记者 王秀青 郭庆萍 本报通讯员 陈兰兰 王书胜

好 人 广场,模范事迹展示图文并茂,育人潜移默化;红色基地,说故事拍视频,红色基因传承“活”起来;文明实践站所,讲政策办实事,遍布城乡播撒文明……

5月8日,走进陵城区,看到阵地星罗棋布,形态各异,聚人心、鼓斗志、引风尚、倡文明出圈出彩。

“一个阵地一面旗。”陵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孙长亮介绍,近几年,陵城区着力培强文明阵地,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为主线,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好人广场、主题公园、党史馆、文化站点,甚至乡村墙绘等资源,突出红色基因、好人精神、名人文化等特色,全力打造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平台,赋能居民素质和城市品质提升。

704处

建起三级文明实践阵地,覆盖率100%

5月8日,在陵城区临齐街道西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民王兰琴走进幸福缝补工作室缝制被罩,这有裁剪特长的志愿者义务服务,居民也可以自己动手。“在这里,我还能运动、看书、下棋、画画。举办的活动也不少,包长情水饺、义剪等,月底会提前发布下月计划清单,想参加,都可以报名。”王兰琴点赞。

据实践站负责志愿活动的许洪燕介绍,这个站2019年建成,总面积1700平方米,设立了幸福缝补工作室、儿童乐园、运动天地、丹青画苑等21个功能室,培育了巧手剪纸、暖伴夕阳爱心助老等志愿服务队伍7支,孵化幸福缝补、关爱艺术团等社会组织5家,集宣传、教育、活动、服务为一体。借助这个阵地,为22个小区的3400多户居民提供服务;常态化办理136项便民服务事项审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共组织活动120余场,服务社区居民1.1万余人次。

群众在哪里,文明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自2018年开始,陵城全力打造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共有704处。其中,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90个,覆盖率100%。同时完善“1+3+18+N”志愿服务体系,包括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级志愿服务组织,18支区级志愿服务队,N支志愿服务团队。还通过“陵城融媒”APP建立文明实践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送单、点单、派单、评单的闭环工作机制。

满城志愿红,处处文明范儿。4月份以来,陵城区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无论在村庄、社区,还是在景区、场馆,热情的身影随处可见,或打扫卫生、或清运垃圾、或拆除残垣断壁,成亮丽风景。4月中旬,区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一开,各类志愿团体、社会组织、热心市民立刻行动,参与飞线治理、“15分钟生活圈”提升、违法停车“随手拍”、维护交通秩序等活动,创城为我、我为创城的口号落地生根。

“我们的实践阵地建设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社会基层治理、与为民办实事等互融互促,凝聚各方力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陵城区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冯冬梅介绍。

在疫情防控中,今年3月份陵城区依托实践站,建起703个先锋队,2万多名党员志愿者一线冲锋,参与防疫值守、环境消杀等工作。其中,依托家庭教育学校,联合区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了公益性居家学习知心防护服务志愿队,4月2日,邀请专家开设心理指导直播课,当晚千余名学生受益。

点滴暖人心,小善见文明。糜镇青年志愿服务队,关爱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儿童,辅导孩子们上网课、写作业。郑家寨镇党员志愿者,一对一帮扶企业,助防疫促生产。在临齐街道东关社区的爱心集市,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商户成主角,提供义诊义剪、法律咨询等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共注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1.4万余人、志愿团队609个,开展活动1.2万余场次。

10处

用好红色阵地,红色基因传承更接地气

何郝炬故居、星火广场、红色洄河纪念馆……5月8日,走进滋镇三洄河村,一个个景点映入眼帘。醒目的红色洄河规划图展板上,密密麻麻布局着建成或在建的几十处红色景点。

“三洄河村,因村党支部建立早、抗日活动开展得好,对抗战贡献大,被群众誉为冀鲁边区的‘小莫斯科’。”在红色洄河纪念馆,滋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正在进行,宣讲员马晓雨带领群众边参观边讲述着村子的红色历史。

滋镇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办公室主任邵明华介绍,近几年镇里深挖洄河历史,不断加大投入,整修纪念馆、名人故居,开发红色景点,设计红色研学路线,将纪念馆、红色研学基地、文化广场、党史教育大街等景点“连点成线”,组织“红色洄河”百场宣讲、“红色历史研讨,说讲唱演”等各类教育、研学活动,打造可听、可读、可看、可体验的立体化红色教育模式。

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学习、宣讲红色历史。目前,一提起红色洄河故事,全镇40余名青年干部张口就来,其中10人被聘为宣传员。镇里还组织编撰了教材——《红色滋镇红色洄河》,搜集故事20多个。“以前一知半解的小故事,比如抗战小诊所、魏奶奶智救关锋等,如今了解得更详实,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讲给群众听。”马晓雨介绍,作为学党史、培养爱党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基地累计接待参观者超4万人次。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战斗遗址、烈士陵园是宝贵的红色资源,陵城区全力挖掘、整理、保护,目前,全区达到10处。区里充分发挥这些阵地滋养初心、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的作用,结合各类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每月确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主题,各部门、单位以及各乡镇根据实际,常态化开展教育活动,或参观革命遗址、缅怀革命烈士,或举办红色展览、讲述英烈故事,或录制微电影、编演舞台剧、编撰红色书籍,形式多样。

大力支持红色洄河、大宗家战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以更加接地气、亲民的方式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如今,大宗家抗日战斗遗址被列入省级革命文物名录,成为诸多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糜镇拥有抗联英雄魏长魁、王举伏击战等一批丰富的红色教材,在此基础上,糜镇建起了全区首个镇级党史馆,打造农村开展党史学习、党性教育、群众实践教育基地。该镇大陈村72岁老党员于桂平介绍,党史馆建立后,村里的党员干部经常来学习,缅怀先烈,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

705个

打造身边阵地,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

34年间先后细心伺候夫家5位老人、精心抚养侄女的省道德模范朱凤华;用25年打磨“毫厘之功”、创新成果达20多项的德州工匠吕柱国……一提起陵城好人广场上展示的模范,家住附近的居民刘艳华如数家珍,“天天早上去广场遛弯儿,经过时,我常停下来浏览一下,他们是咱陵城发展的骄傲,真了不起,为他们点赞,向他们学习。”

好人广场位于鬲津河畔,建于2017年,由陵城区委宣传部牵头建设。广场中间的小道两旁,错落有致地摆放了40余块展板,分别是十大劳动模范、十大工匠、十大青年、十大道德模范。展板上,典型人物的照片和事迹简介赫然入目,讲述着陵城好人故事,展示着劳模事迹,诠释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陵城好人广场不仅装点了城市,还让居民在休闲时接受文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质。

白墙青瓦配上精心绘制的山水花鸟画,关爱未成年人、倡导绿色生活等文明宣传标语呈现其间……走在陵城区政府街,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过去道路两侧的旧围墙焕然一新,而且增添了不少文化味儿。

自去年3月以来,陵城区投资3700万元,下气力整治城区道路及周边环境,针对影响环境的一些旧围墙,先是对墙面重新粉刷,然后配上青瓦,防止雨水冲刷墙面的同时也增添了古朴气息,墙绘内容与地方文化结合,古代名人颜真卿和古建筑、文博苑牌坊等都是特选的素材。“墙绘成为倡树文明新风的重要途径,不仅扮靓了环境,还让我们长了见识。”市民郭晨感慨道,真正感受到了创城为民、创城惠民。

近年来,陵城区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注重打造身边阵地,精心建设了颜真卿“家风家训”主题公园,东方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陵城好人广场,政府街、迎宾街、陵州路等“公益宣传街”,搭建起城区“一公园、两广场、八街道”高标准公益宣传阵地。不仅如此,在乡村,文体广场以及沿街墙面更成为宣传的主阵地,二十四孝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群众在欣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教育。

统计显示,陵城区各类广场、主题公园共计705个。其中,区级5个,镇村级700个,墙绘宣传面积达到4万余平方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