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引领历史征程新跨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这样一个时代,如此迫切需要中华优秀文化的导航,如此迫切需要坚守历经沧桑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从中寻求建设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良种、解决思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良方、焕发中华文明引领世界潮流的良策。
    ——洞察时空坐标,方可辨明方向。
    察世情: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多元文化冲突加剧,崛起的中国何以成为文明强国,何以给解决人类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尤其是在世界经济总体下行的当今,担负“开辟通向共同富裕的人类新道路”使命,倡导“一带一路”、参与设立亚投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打出系列“组合拳”化危为机,展示了高超本领,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观国情:未来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中国文化的发展活力。中国既要走文化产业的外在发展之路(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提升之路(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看党情:作为一个“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先进政党,一个善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执政党,一个坚持以人为本、体恤民意的亲民政党,一个开明开放、和平民主的和谐政党,一个持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型政党,如何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给世界展现出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历史新征程的艰巨使命。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迫而关键,昂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至关重要,亟需我们发扬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坚守我们的精神高地,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民族振兴铸就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端正思想坐标,才能走对路径。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我们当下最重要最紧迫的文化课题是:如何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足够而健全的文化精神资源,保证我们有足够的文化提升力、精神驱动力和道德价值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把中华文明的全球化、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全球范围内,从来没有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展如此之快。这说明中国的道路是正确的、理论是正确的、制度是正确的。
    ——追根溯源,承继传统,不忘本来。
    中华文明宝库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能量储备。正是由于中华文明深厚的和平主义品性,中国始终追寻和平和谐发展。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的同时,“中国模式”一直强调并奉行谋求和平发展、共同繁荣。
    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兼收并蓄是中华民族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养料重获新生的思想根源。中华文明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改革精神,也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正是这种精神和胸襟使得中国文化既包罗万象,又有能力抵抗挫折,勇往直前,无往不胜。“中国模式”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不照搬照抄外来经验,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既以开放的心态直面外来经验,又能以我为主地加以择拣和消化,体现了一种兼收并蓄、融合会通的思维方式。这是“中国模式”能够契合于中国的实际,从而具有强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返本开新,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面对两种传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文化传统,一是中国革命的传统。中国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积极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的延续和再创造;而二者统一于时代的完美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民族独立、国家自主,给华夏大地带来了改革开放勃勃生机,也必定护卫正在崛起的中国走向伟大复兴。所以坚持文化自信,需要立足当代、背靠传统、面向世界,在继承中创新意,在开放中求发展。
    文化自信,不仅是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权利,还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产业价值。观乎人文,以化为天下。
    和平崛起的中国经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无疑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也必将成为人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未来希冀。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赵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