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利:建设生态美丽新夏津

嘉宾:夏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春利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育恒■用生态经济理论指导工业发展   
■要让有功之臣有地位、得实惠、受尊重
■一年当成三年干,三年事情一年办
■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见成效就换人

嘉宾简介

    王春利,1964年出生,2011年任夏津县委书记。曾任德州地区公安处科员、副处级侦查员,德州市国家安全局办公室主任;庆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德城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市招商促进办主任、市外经贸局局长、市商务局局长等职。
    2012年夏津县实现GDP149.3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28.2%,增幅为历年之最;其中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4.2%,税收质量逐年提高。
    夏津是靠什么实现快速发展的?他们有哪些经验做法?本报记者采访了夏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春利。

    500万元奖功臣,落后单位给黄牌。奖要奖得眼红,罚就罚得心疼

    王育恒(以下简称记):2月19日,夏津县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重奖,还对落后单位给予黄牌警告。请问取得什么效果?
    王春利(以下简称王):惯例可以打破,思路必须创新。这次经济会议最明显的,就是一奖一罚震动大、效果好。我们减少奖项,突出重点,提高奖励金额,除6个乡镇获得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称号外,其余都是单项奖,都有具体的项目和指标做支撑,令人心服口服。
    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拿出500万元对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功勋企业家进行奖励。会后还通过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对他们进行宣传报道。500万的真金白银一定要奖出积极性、奖出效果,让有功之臣在政治上有地位、在经济上得实惠、在社会上受尊重,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同时,这次会议设置4块黄牌,对2012年度在两区同建工作中无所作为、无所建树的4乡镇进行黄牌警告,会后对相关党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倒数第一的,将调整工作岗位。县里的分管领导,要在常委会上做出深刻检查,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这一奖一罚,就是要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就是要奖得让人眼红,罚得令人心疼。

    坚定信心,聚力发展不动摇

    记:来到夏津采访,记者明显感受到这里的干部群众信心十足,精神振奋。面对依然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你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王:回顾一年工作成效,我们对夏津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对实现跨越发展坚定了信心。
    信心一是来自正确的发展思路。去年初,我们确立了“瞄准一个目标、突出两大任务、推进三化同步、实施四城同创”的总体思路和两个“两区同建”的工作布局、双轮驱动的突破路径。我们提出的“建设美丽幸福新夏津”的奋斗目标完全符合十八大提出的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既定方针政策不动摇、不游移、不偏离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来自发展的具体成果。 2012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14亿元,增幅为历年之最;工业用电总量和增幅位居前列。 “两区同建”3亿元资金实实在在地投在农民身上,农民群众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去年新建续建项目114个,总投资达297.9亿,德百温泉度假村、德津再生科技、稼禾秸秆综合利用、新希望六和百万原种猪养殖基地等一大批项目进展顺利。
    三是来自两支优秀的队伍。经过多年锤炼,我们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和一支特别能啃硬骨头的企业家队伍。每一个项目的落地,每一项事业的进步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全县上下风清气正、劲足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记: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
    王:坚定信心绝不是盲目乐观。有人曾说夏津是“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上访大县”。我们更清醒认识到自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县GDP不到全市的6.7%,地方财政收入只占全市的4.2%。全县人均财力1000元,全市人均2000元。山东要求比全国提前两年实现小康,就算我们能够顺利翻番,届时全市人均财力将达到4000元,我县仅为2000元。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整整扩大一倍,形势不可谓不严峻。 2012年我们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00.9亿元,还不如先进县市的一个项目资金多。城乡面貌亟待改观,特别是县城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城中村普遍存在,完全不具备现代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形象、品味和功能。部分干部作风亟待转变,有的干部不思进取、混天度日、不敢担当,满足于当“太平官”。
    承认差距是一种胸怀,缩小差距是一种能力。解决问题就是进步,克服困难就是发展,战胜风险就是胜利。

    奋战3个“一年”,决胜九大战役

    记: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夏津县今年确定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我们把今年定为“重点项目攻坚年、城乡建设突破年、干部作风转变年”。提出了奋战3个“一年”,决胜九大战役的工作目标,叫响“一年当成三年干,三年事情一年办”的口号。只有这种气魄和决心,才能实现夏津的跨越发展。
    一是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第一抓手,奋战项目攻坚年。从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入手,全年全员开展招商引资大会战,对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给予重奖,并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终身受益制度。二是把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作为第一动力,奋战城乡建设突破年。从城乡面貌、两区同建、社会管理入手,遵循“双网双城、亮点强轴”的要求,旧城提升和新城拓展同时启动。三是把构建现代干部管理体系作为第一保障,奋战干部作风转变年。在全县开展“察实情、讲真话、解民忧”活动,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目标和追求。继续大力度地提高集中度和执行力,按照“二八律”的要求集中精力抓大事、办大事,务实提效能。

    推进两个“两区同建”,实现绿色发展

    记:具体工作要从哪里突破?有什么新亮点?
    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增加更多绿色投资、留下更多“生态资产”。我们坚持“以生态项目开路、让绿色产业先行”,提出两个“两区同建”,即县级抓经济开发区和生态旅游开发区同建,乡镇抓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建。
    我们的黄河故道森林总面积12.8万亩,百年以上古树近3万棵,素有“中国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的美誉。这是夏津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资源,去年旅游观光的有200万人次。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把这一资源开发利用到极致。夏津将来真正的亮点也应该在生态建设上。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区在全国都很难找,多数景区都是圈起围墙来把人赶出去。但是,我们建黄河故道森林景区却不是这样,而是让农民在里面照样种自己的地、住自己的房,树还是农民的树,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农林区变成风景区,老百姓直接把农产品,不管是玉米、花生,还是瓜果梨桃,直接变成旅游商品卖给游客,价格高、效益好。
    记:如何让200万游客留在夏津消费?
    王:发展旅游就要抓住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要留住游客,必须用项目做支撑,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为此,我们先后投入几千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路网水系功能,通过改善树种搭配、生物技术以及物理方法治理杨絮和风沙,提升景区的舒适度。到今年“五一”前,温泉度假村的景观建设项目完工,还将建起特色旅游小镇和风格独特的民居小院,让人生活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这在鲁西北、冀中南将成为一个亮点。
    记:旅游业前景的确很诱人,但如何解决财政穷县的问题?所谓“无工不富”,夏津是如何发展工业的?
    王:夏津有两大资源:一是刚才说的黄河故道旅游景区,另一个就是农副产品,特别是棉花资源。我们是用生态经济理论来指导发展工业的。
    夏津县的财政收入七成来自棉花产业,去年引进的德津再生科技、青岛稼禾生物等一大批生态项目也是围绕棉花产业进行的,目的就是把棉花“吃干榨净”。棉花加工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服装,这是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棉籽不但生产出棉籽油、棉籽蛋白,还能从棉籽油的下脚料中提取硬脂酸,既减少了污染,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我们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坚决说不,仅去年一年,就拒绝了总投资达35亿元的双高项目16个。

    约法三章带出风清气正

    记:听说您刚到夏津,就和全县干部“约法三章”,请讲讲您的初衷?
    王:之所以和全县干部“约法三章”,就要在全县树立清正廉洁的风气,作为县委书记,既是全县廉政防控最大的风险点,也是全县干部的表率,只有从自身、从身边的人着手,才能为全县干部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同时,我们严格执行“八条禁令”和“四要八不准”各项规定,让干部把功夫落在求真务实上,把本事用在克难攻坚上,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对敷衍塞责、贻误发展的干部,不换思想就换人、不在状态就换人、不见成效就换人。

    关爱弱势群体,传递党的温暖

    记:连续两年除夕您都陪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过,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王:除夕夜县长去慰问坚守一线的干部职工,我去敬老院陪孤寡老人们包水饺、吃顿饭,送去的同样都是党和政府的温暖。作为执政为民的干部,就要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以实际行动赢得民亲、民爱、民赞。
    今年2月5日大雪后,我和机关干部一起上街扫雪。一名路过的农民认出我来,从手上摘下手套给我送来。这一件小事能看到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可,可以说是扫雪扫出党群“鱼水情”。
    最近我见到亚洲首善陈光标,他就讲关爱弱势群体倡导的是一种精神,就是要高调做慈善、高调宣传,就是想带动大家加入这个队伍,形成一种力量。我很赞同这种观点,媒体宣传领导干部做这些不是作秀,而是营造一种氛围,带动更多的干部转变作风。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拿出1300多万的资金开展送温暖活动,让真正的贫困弱势群体得到帮助。

(摄影 李俊德 董玉龙)

夏津名片:

    西汉初年始置鄃(shū)县,属冀州清河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鄃县为夏津县。先后荣获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纺织产品质量放心县、中国植物油示范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面粉大县、中国椹果之乡、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国际生态安全示范基地、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中国工艺品之乡等荣誉称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