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科金产融合创新拓新路

禹城市泺清河风景一角。

科技篇

龙力公司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中心提纯燃料乙醇。


   近年来,禹城市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10余项,成功塑造了“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城市品牌,被评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全国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市、全省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和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市。
   立足禹城产业特点,国内与中科院全面合作对接,在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上签订农业和生物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省内与山东大学全面战略合作,一次性签署合作协议18个,有13家企业实质性对接合作项目21个,进驻博士后工作站5个,科教实训基地6个,大学教授真正走进了企业实验室,企业真正进入了高校科研院所智力库,实现了实质意义上的转化创新。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3家,其中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2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创新试点企业2家。
   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上,全市共完成重要科技成果200项,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325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38%以上。龙力公司三获国家级科技大奖,“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项目和 “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项目分别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嗜热真菌耐热木聚糖酶的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保龄宝公司 “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生物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引导企业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上,通裕重工与中科院、龙力生物与山东大学、绿健生物和山东轻工业学院、迈特力与山东理工大学等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龙力与意大利米兰大学合作,建设了现代生物工程膜分离合作研究中心;禹王与日本专家共同研究引进新型热解氮化硼制品关键技术;通裕与德国EVU公司、美国谢菲尔德公司进行合作,通过美国ASME核电质保体系认证。
金融篇

禹城金融创新对接大会现场。


   金融“磁场”和“洼地”效应充分彰显,2014年市内贷款余额138亿元,间接融资总量43.47亿元、直接融资25.7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占比居德州市首位,域内金融存贷比保持在90%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成为全省8个首批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市、10个县域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市之一、德州唯一的全省上市工作先进市,是全省唯一囊括三项荣誉的县市。
   围绕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瞄准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推进直接融资方式创新。保龄宝生物、通裕重工、龙力生物先后上市,形成了企业上市融资的“禹城现象”,直接融资累计超过110亿元。
   积极破解制约点,不断强化银行主渠道融资。出台《禹城市促进金融业发展有关政策》,从新增贷款、上缴税金、银行引进等方面予以奖励。大力开展“末端金融体系”建设,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走好“最后一公里”的要求,积极实施企业“春雨工程”,由主干向末端无限延伸,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
   加强机构建设,打造德州最完善金融业态体系。形成了涵盖国有商业银行、政策银行、城市股份商业银行、农村股份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业态齐全的9家银行机构体系;2家证券营业部、2家典当行、23家保险机构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构建起涵盖1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20家投资类公司的多类型民间金融体系。禹城农信社在德州最先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并设立高新科技支行,引进胶东村镇银行、威海银行,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纷纷入驻,面向高科技产业、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产品。
   抢抓环境建设,地方金融生态健康循环。开展金融生态环境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实行妥善清收每笔贷款的“零容忍”处理机制。
   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先行完善,独创全省金融监管新模式。2013年底挂牌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创新设立金融审计科,创新“中介+担保”民间备案登记模式,率先构建大征信平台,形成了部门监管、中心引导、平台对接多方式疏导的民间融资发展格局。
   探索创新知识产权抵押、科技专利保险质押、股权质押等融资模式,对火炬计划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授信额度分别扩大30%、20%、15%。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融资额度20亿元。
   政府引导筹资3亿元建立产业发展基金,设立5000万元科技引导基金、5000万元科技担保基金和1000万元科技孵化基金,全面支持科技企业创新研发。
   启动科技企业资本运作计划。放大保龄宝、通裕集团、龙力公司等三家上市公司资本效应,扩大股权融资质押,融资总规模达到10亿元,债券融资达到25.2亿元。拓展上市资源,福航新能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启航电器、麦琪食品、千鼎牧业四板挂牌,福田科技、鸿兴源、绿健公司私募股权融资3.5亿元,发放中小企业私募债1亿元,构建形成主板、创业板、三板、四板立体融资体系。
产业篇

禹城农商行到禹王公司进行对接,促进了银企合作。


   禹城市实施高端定位,以绿色、环保、科技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创新、链条延伸、国际合作、研发贸易为手段,大力培植功能糖、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能源四大高新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了以生物、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高档纺织和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为主导的“6+2”优势产业,具有聚集型、科技型、国际型的显著特点。
   功能糖产业产销量已居国际市场的35%,占国内市场的80%,是中国功能糖城、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聚集了全球最多的功能糖生产企业和产销市场,主持制定了1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拥有“忘不了”脑营养胶囊、深海鱼油、低聚木糖、虾青素、大豆蛋白等国家级新产品10个,4个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裕重工1.2万吨锻造油压机是全国第五家、全省第一台万吨压机,AP1000低碳控氮钢锭解决了我国第三代核电主管道用材难题。二手车缸套、中小型农机具占国内市场的80%。形成了以通裕重工为代表的管模、风力发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业,以迈特力重机为代表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制造业,以恒特重工为首的工程机械行业,以鲁银粉末为骨干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中科华凯为代表的农用机械行业,以和泰电气为主的电气机械制造业,以瑞亿高铁为基础的铁路器材制造业七大行业体系。
   高档纺织产业拥有鲁银、德信、啄木鸟等重点企业24家,拥有各类加工设备1.6万台套,半精纺毛绒纱年生产能力1.5万吨,毛绒服饰800万件,成为全国毛绒加工规模大、品种全、档次高、知名度响的加工基地之一,是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
   保持产业发展持续领先优势,不断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大批龙头型、创新型项目落户禹城。龙力生物、保龄宝公司连续多年大上项目。
   对260余家企业全部实行雨污分流,雨水和污水都能畅通无阻,打造环保型产业,为禹城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融合篇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线。


   禹城市专门进行常委会专题研究,制定 《禹城市深化科金产融合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5个政策文件,把科技、金融、产业三大优势由串联的物理反应转化为并联的化学反应,不断融合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以金融对接大会、中小企业融资超市为主要形式,组织搭建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成功举办高层次、大规模的金融创新对接大会和股份制银行禹城投融资恳谈会。
   创新政府引导、科技研发、金融服务、企业融资四种模式。整合归并财政各类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引导基金,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围绕解决科技企业抵押、担保、信用信息资源及资金“过桥”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运用质押贷款、集合贷款、“银保合作”贷款、政银企合作贷款等综合信贷方式进行创新。加快推进企业“新三板”交易、区域市场挂牌,提高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创建更多的公众公司。
   加快科金产融合“四二一”创新平台建设。集中精力抓好功能糖、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能源四大高新产业基地建设,高起点定位和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园,加快国家高新区创建。以2家科技支行(禹城农商行科技支行和威海银行)、2支基金 (禹城市产业发展基金和禹城市科技引导基金)、1家担保公司(禹城市科技担保公司)为骨架,规划建设禹城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大厦,为科技贷款机构、科技保险机构、科技担保机构、风险创投机构、中介配套机构提供平台服务,设立金融信息、企业信息、中介信息等多向信息发布服务平台,通过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合作,为企业融资提供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禹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9年启动建设,2002年9月获省政府批准,是山东省第一家被省政府挂牌的设在县级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大力推进“二次创业”,深入实施创新提升,总面积达到68.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近300家,是山东省最佳投资园区。
   保龄宝作为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率先走出了一条立足科技创新、依托资本运作、促进产业发展的科金产融合之路,参股农商行、设立产业基金、着手期货交易等金融手段保驾护航,公司实现了质的飞跃。龙力生物从名不见经传到获得3项国家科技大奖,从登陆中小板直接上市到发行短期融资券,从单一发展到控股鳌龙农业科技公司,实现了科金产的深度融合。
   如今,禹城正插上科技、金融双翼,聚力融合产业发展,乘着全面改革开放的东风,高擎科金产融合创新的大旗,向着建设幸福美丽禹城的宏伟目标跨越前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