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20年金融巨变

20岁,是美好人生的青葱岁月。 20年,是历史长河的转瞬即逝。这20年,德州金融发展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重要时点,德州金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都为德州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银行业
截至2014年末,德州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44.85亿元,较年初增加149.85亿元。2014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年末存款余额2152.78亿元,较年初增加228.56亿元。

金融机构蓬勃发展

2014年末,全市共有银行类机构34家,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5家、政策性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城商行4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农信社8家,村镇银行10家。
近年来,我市把引进银行机构健全组织体系确定为重点任务,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北京、济南,与各家银行总部及省级分行沟通联系,向他们推荐德州的企业和项目,加大同市外银行的交流合作,为各家银行进驻打牢基础。通过努力,交通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威海商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渤海银行陆续入驻。同时,积极引进市外优质银行机构在县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临邑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禹城胶东村镇银行、宁津胶东村镇银行、齐河胶东村镇银行、夏津胶东村镇银行、庆云乐安村镇银行相继开业运营,今年还将有4家村镇银行开业,实现县域全覆盖。这一批银行机构的入驻和设立,不仅仅是带来了信贷资金,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市场竞争机制,倒逼各家银行改善服务、创新产品、降低收费,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创新引活泉

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取得突破。 2013年以来,我市农村信用社按照“全面完成风险化解、有序推进达标升级、积极推动银行化改革”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股权改造,有效提高经营效益。 2013年12月,禹城、齐河农商行正式揭牌成立。 2014年12月,庆云农商行开业运营。 3家农商行改制后,在业务发展、经营机制等方面实现了成功转型,资金实力不断壮大。
金融创新水平快速提升。近年来,我市银行机构大力推动“三个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相继开展了动产质押、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林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增信方式贷款业务,解决小微企业抵押物少、担保不足的问题。 2014年末创新贷款余额113.85亿元。 2013年,在禹城、齐河试点开展了“春雨工程”融资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额度500万元以下,无抵押、无保证金、无反担保的融资创新服务。我市成为第一家被农发行列入的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试验区。农联社在黄河涯镇设立全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专营服务机构,有力地服务了三农建设。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011年起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金融生态环境百日集中整治活动”“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年活动”等一系列集中活动,采用行政、司法、经济、纪律等多种手段化解不良。建立了政法金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金融审批合议庭。建立完善了风险监测预警、双向协调、解困会商、处置化解等各项工作机制。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德州市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下降幅度均居全省前列。截至2014年底,全市不良贷款余额为37.1亿元,不良率2.55%,分别比2012年下降15.4亿元和2.2个百分点。

证券业

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89家公司实现上市挂牌,其中:境内主板(上交所)1家,中小板(深交所)3家,创业板(深交所)1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6家,在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企业78家,上市挂牌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累计融资近80亿元。
多年来,德州市在企业上市工作中形成了以工作目标为导向、培育资源为抓手、政策支持为推动、完善机制为保障的完整做法。

强化工作计划的指导作用

确定企业上市工作任务目标,制定企业上市工作年度计划安排,坚持把企业上市工作年度计划安排作为工作的指导,做好企业上市工作中长期任务目标与年度计划相结合。
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总体工作任务目标,市金融办在每年的全市金融工作要点中明确当年企业上市工作的具体计划安排,用年度计划的完成确保总体任务目标的实现。市金融办在每年年底前对当年计划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到资源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第二年企业上市工作计划安排。
着力培育后备资源企业
认真分析我市上市资源企业现状,分梯次积极推动我市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市县两级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和“培育一批、改制一批、上市一批”的要求建立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对后备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合理确定各县市区后备资源企业数量。列入全市大企业和科技型成长型培植计划的企业优先列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早发现、早培育,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对进入后备资源库的企业按照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市场挂牌、境外上市明确上市选择的市场和板块,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调整。
2014年作为全市“股改推进年”,确定全市120家企业在2014年进行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拟上市和挂牌企业2014年全部完成股改,股改过程中注重构建合理股权结构、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严格规范股改行为、力戒翻牌公司。
加强对重点资源企业的指导。自2011年,市政府每年出资近200万元对全市重点培植企业的董事长、市县政府分管负责人进行企业上市、企业融资封闭培训。建立企业上市专家顾问制度,帮助上市后备资源企业搞好总体策划,制定总体方案。建立并定期更新投资机构库、中介机构库,将信誉好、有实绩、实力强、投资领域与我市产业规划吻合度高的投资机构及时向企业推荐。

完善推进企业上市的体制机制

加强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推进企业上市的问题协调机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和调度督导通报考核机制。成立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在金融办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上市办);建立企业上市问题协调解决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上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部门联动,对重点大企业和科技成长型企业以上市为主要抓手进行培植,适用统一的优惠政策;对企业上市工作实行月报告、月督查、月通报、季调度制度;将企业上市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全市“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年度综合考核成绩。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机构的沟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我市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开展。

加强常态化服务平台建设

自2011年以来,连续举办4届中国·德州资本交易大会,累计有2000多家机构、近5000人次参会,市内外参会企业累计5000多家,举办各类论坛、专场近20余场,签署合同、协议700多项,资金近2000亿元。资本交易大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服务于企业的常态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会前搞对接、会上签协议、会后抓落实。
第五届资本交易大会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金融创新高峰论坛5月18日举行。大会主题为 “资本·创新·未来”。会上将向来宾重点推介全市优势企业和优质项目,举行部分机构与重点企业项目签约仪式,组织包括全国机构间报价系统、新三板高峰论坛、全国农产品期货高峰论坛、众筹融资发展论坛暨山东互联网金融行业联盟成立大会等4个高水平的专场活动。
2014年末,我市共有市级保险公司37家,其中财产险18家,寿险19家。全年保费总收入66.65亿元,是1994年保费收入的65倍(1994年保费收入1.0287亿元(含储金)),年均增长23%。

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为推动全市保险业合规经营、有序发展,2013年3月,建立了德州市推动保险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2014年8月22日,召开全市保险工作会议。许绍华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一要突破保险业三大“难点问题”,包括:落实国家政策,围绕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管理和服务民生创新保险产品;引进后台机构,用好保险资金;提升服务质量,改善行业形象。二要完善保险业健康发展促进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部门监管,加强组织领导和准入管理,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和工作推进制度,完善各项工作保障机制。
重视保险资金运用工作。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通过市内保险机构,与保险公司(集团)总部进行深度对接,向其介绍德州的投资优势,推荐优质项目,并连续两年邀请了近20家保险公司(集团)的投资部门参加中国·德州资本交易大会。

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的成绩

2012年12月18日,德州市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一种为满足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和城乡创业者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小额融资需求,由借款人投保,银行以此作为主要担保方式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信贷保险业务,是一种可以让银行、保险公司、客户三方共赢的业务,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项重要探索。
2013年8月21日签下山东省政策性农房保险第一单,承保农村房屋共计90000余套,承保覆盖率达到85%以上,开山东省农房保险业务之先河。
2014年6月15号,人保财险德州市分公司签单承保乐陵市一家企业的产品召回保险业务,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500万美元,填补了我省产品召回保险业务的空白。
2015年3月5日,华安财险德州中支与德州银行签署正式协议,合作开展小额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业务。这项业务主要针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城乡创业者,发放不超过50万元的微小贷款,贷款期限为3个月到12个月,采用等额本息或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的还款方式, 2015年度双方合作额度为1亿元。
□本报记者 芦瑞瑞 本报通讯员 冯立潮 孙茜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