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走在前列 支撑全市经济——德州民营经济发展纪实

德州市中小企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

2004年全国乡镇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

首届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开班。

    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4.88万户,新增1.2万户;中小企业4.2万家,新增1848家;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523家,省、市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07、 3.95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不仅实现铺天盖地,更为铺天盖地。而这一成绩的取得,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孙洪昌归功于我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举措。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它们对GDP、税收、城镇就业贡献率均超过80%。如何让它们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近年来,我市强化中央、省一系列惠企政策的贯彻落实,并制定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2014年,我市将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的理念融入到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全民创业工作当中。同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创新 “四证联办”工作机制,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取消、下放和转变管理方式164项,压减审批环节327个,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办理时限最短的市之一。在此基础上,我市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统一编制培训大纲,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统一建立培训档案, 2014年举办了公司治理、企业融资两轮18期 (场次)系列培训,并实行实行梯次培训和高层次培训,培训规模以上企业家8400余人次。伴随着企业家素质的提升,仅去年全年有120多家企业加快了股改进程, 70多家企业与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达成资本运作或股权合作协议。
    不仅如此,近20年来,我市几乎每年都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和措施出台,以此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通过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师队伍及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全市认定市级创业辅导师28人,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96家,入驻企业2245家, 2014年孵化企业617家,带动就业7.1万人。另外,我市成立德州市创业促进会,加快推进青年创业项目建设。同时,在全市选择了36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后劲足、相对聚集度高的地方特色产业实行重点培育,通过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全市市级产业集群27个,其中省级8个。重点培植的36个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企业户数达到9402家,销售收入4291.5亿元、利税515.5亿元。
    融资难历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为此,我市组织开展市级信用企业评选活动,自2013年以来,我市共评选出市级信用企业652家。在此基础上,我市开展 “万家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行动计划”,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重点支持我市10000家中小微企业融资。不仅如此,市中小企业局每年都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微企业大走访活动,通过开展调研走访,解决企业困难。几年来,先后走访企业1800多家,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把创业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把创业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创业创新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也成为我市助推中小企业拓展创业领域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创业公共服务、信用担保、中小企业征信、行业协会服务、中小企业培训服务等五大体系,全力强化服务创新。另外,我市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升级工程等举措的实施,推动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增强发展后劲。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178家企业被认定为德州市 “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1家。仅2014年全年,全市 “个升微”企业1695家、 “微升小”企业207家、 “小升中”企业100家、“中升大”企业12家。


    2014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四位;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24%,居全省第四位;实现利润442.49亿元,增幅居全省第六位
    到2014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到23.2万户,实现增加值220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83%。
    取消、下放和转变管理方式164项,压减审批环节327个,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办理时限最短的市之一。
    德州市创业促进会先后发放创业启动资金1500万元,扶持创业项目337个,直接、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近万人。
    全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达到36个,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18个。
    全市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96家,其中省级13家,入驻企业2245家
    共有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178家,省级68家
    将每年3月份作为 “政策宣传月”,对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大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成立各类中小企业行业协会 56家,发展会员6000多名,其中市级行业协会14家
    举办了公司治理、企业融资两轮18期(场次)系列培训,培训规模以上企业家8400余人次
    □本报记者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刘朝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