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工匠精神”锻造精细化警队

今年以来,武城县公安局日益注重精细化管理,将“工匠精神”引入到工作实践中来,特别是在侦查技术、巡逻防控、规范执法等领域,努力打造“高精尖”优秀警队。
扎实推进侦查技术,在“质、量”上提质增效
武城县公安局以“一长四必”现场勘查机制为抓手,融合“工匠精神”,明确分工,细化责任,立足刑事案件中心现场,不断提高现场勘查能力,对指纹、足迹、生物检材等有效物证全面采集,对工具痕迹、微量物证等做到应采必采,不断推动现场勘查工作创新发展。通过必抓现场勘查数量、狠抓现场勘查质量、严抓现场勘查信息录入、细抓现场勘查信息比对四个方面,按照“谁勘查、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重点围绕“质量必须保证”的要求,将现场信息全部录入现场勘验系统,并及时制作完成现场勘验方位图等现勘记录,确保信息录入及时、准确、完整,在强化现勘信息录入的同时,充分依托指纹、足迹等查询系统进行串并案分析和综合研判,为一线侦查破案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共立刑事案件529起,勘查现场592起,现场勘验总数达到112%,现场痕迹物证提取率达到90.8%,共利用刑事技术手段破案170余起。
提高打防管控能力,开拓巡逻防控新局面
该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治安现状和案件发案情况,按照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巡逻工作与解决治安问题相结合、日常型与加强型相结合、普通盘查和重点盘查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全力挤压“两抢两盗”等街面案件的发案时间和空间,震慑违法犯罪。
首先建立由特巡警大队、指挥中心、新城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立体化巡防体系,集动态巡防、情况收集、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实现“1分钟到场处置,5分钟关城门”。同时,充分发挥“微警务”的预警作用,将各类警情面向全部巡逻民警及时发布,实现巡控工作“精确化”。并发展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保安队员、城管执法人员为义务巡防员,在每个村建立了综治主任,群防群治队伍也不断健全壮大。遇有重大节假日、案件高发时期,特巡警、治安、派出所围绕城区主次路段,以党政机关、医院、学校等重点单位及要害部位进行24小时亮灯闪烁巡逻。截至目前,特巡警大队巡逻中抓获现行11起20余人,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70余次,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城区抢劫、抢夺案件分别下降 62.5%和10%,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1%,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精细管理,构建严密完备的执法管理体系
盯源头,控流程,明责任,该局形成了从严守执法安全到完善执法监督,再到倒逼规范执法的管理体系。监督部门对接处警巡查率实现100%,坚持把接处警、受立案、涉案财物管理等执法源头工作作为提高执法质量的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预防执法安全问题的发生。
法制部门依托基层所队执法管理室,对受立案情况,强制措施、处罚执行、涉案财物管理等进行统一把关。整合法制、监督等执法监督力量,综合运用执法通报、网上巡查等措施实现源头监督、过程监督和出发监督的有机统一。今年以来,共分流警情4508条,受理行政案件1015件、刑事案件574件,未发生一例受立案方面引发的投诉或上访。同时进一步完善民警执法档案,推行错案倒查问责,使监督制约渗透到执法全程,对发现的执法过错从严追责,严守执法公平公正的底线。今年以来,已对10余名民警进行了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有效解决了一批执法“老大难”问题。另一方面以接处警、窗口服务、案件办理、行政许可等为重点,对各类已破、未破刑事案件和已受未结的行政案件,接处警、窗口服务评价不满意以及涉法信访案件的当事人实行电话或直接上门回访,促进执法人性化、监督透明化。2016年以来,共回访警情、走访案件当事人2000余起(户),收集意见和建议90余条。
晚报记者 吴宁宁 通讯员 李智 霍达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