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巡礼 人人都是文明使者

人是文明的主体。对一座城市来说,“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魅力增百分”。面对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这张考卷,我市广大市民从认知到行动,从支持到参与 ,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当文明市民,争做文明使者”的答案。

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电子屏上每天都播放传递正能量的模范事迹、公益广告,锻炼身体的时候,我都会注意看一看,很多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也爱看。”经常在市中心广场运动的市民张敏,运动间歇就站在广场大型电子屏前观看公益宣传片。
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中,我市创新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直各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做到电视天天有图像、电台天天有声音、报纸天天有文字,每天播发公益广告260多次,形成强大宣传声势。
同时,不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发出10万份《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和《市民文明倡议书》,印发《致广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公开信》20多万份。在高铁德州东站出入口、市中心广场、主要路口安装公益广告牌300多块,统一规划设计20个广场绿地及25个建筑工地公益广告,印制文明创建宣传画1万多份,编辑印发了《德州市民手册》。
如今,漫步在城区大街小巷,公交站点、公交车体、建筑围挡、公园绿地、灯杆道旗上,处处张贴着内容活泼的“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市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

文明创建热潮涌动

2014年整个夏天,城区近百个社区内和谐文明之风劲吹。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文明礼仪进社区”演出活动历时5个月,吸引了上万名群众观看,掀起全市文明创建活动热潮。
我市各级各部门立足实际,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组织了首届“文明市民”“十大不文明陋习”评选、“德州好人每周之星”评选、“道德模范”评选,开展了“大手牵小手 共创文明城”“青年志愿行文明当先锋”“聚青春力量 创文明城市”等系列活动,举办了“学经典 爱中华 共圆中国梦”比赛。还利用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培养市民文明意识,提升市民素质。
在广大农村,我市扎实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在基层社区普遍设立道德讲堂,深入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如今,农村街巷广泛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孝德文化墙、道德文化一条街、文明长廊等宣教载体,一批“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登上善行义举榜。
目前,我市文明创建已覆盖所有行业,全市共有省级文明村镇104个、文明单位337个、文明社区48个;市级文明村镇383个、文明单位652个、文明社区83个。

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德城区天衢街道新四合社区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每一个到过社区的人都对那里整洁的环境印象深刻,但很少人知道,这个占地6.3万平方米的居民区,只有一位保洁员。 “没有居民的自觉,10个保洁员也打扫不了这么干净。 ”54岁的保洁员安书华说,“社区居民,无论大人孩子,谁看到地上有垃圾,都会捡起来,遇到冬天下雪大家都抢着扫雪,谁家去晚了都不好意思。 ”
小区内主动打扫卫生、公共场所遵守秩序、餐桌上不剩菜不剩饭、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如今,走在德州大街小巷你会发现,文明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文明是一句礼貌的问候,是一次温暖的搀扶,是一次无悔的援手;文明是人们举手投足凝结成的美丽,是人们共创、共建、共享的幸福之果。正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创城办副主任常树风所说:“文明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也不是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行动,当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就会升华为无往不胜的城市精神,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杨玉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