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民政局教育实践活动突出特色显成效

    10月21日,德州市民政局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德州市民政局作为市委书记吴翠云的联系点,在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积极筹备、精心组织,紧紧围绕上级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吴翠云提出的“市民政局要在活动中走在全市前面”的要求,扎实做好各个环节工作,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见实效。
    加强组织,精心谋划,顺利完成了教育实践活动各项任务
    (一)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广泛动员。市民政局党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上级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印发了实施方案和配档表,确定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活动载体。
    (二)加强学习,夯实思想,确立目标。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自我领会与交流研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党员干部职工结合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畅谈心得、交流体会,共撰写学习体会120余篇,每个参学人员撰写读书笔记不少于1万字;开展了以“建设幸福民政我能做什么? ”为主题的大讨论。确立了“432”任务目标,以“四坚持、三同步、两统一”(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队伍思想,坚持用“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改造队伍作风,坚持用完善创新制度规范队伍行为,实现思想重塑和工作提升、教育活动和为民办事、问题整改和制度建设的三个同步,当前效用和长效机制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为统领,打造“拥大爱之心,建幸福民政”的德州民政教育实践活动品牌。
    (三)征求意见,查摆问题,谈心交心。坚持上级点、群众提、自己找、互相帮,找全找准找实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局主要领导带头,党组成员登门听取局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建议;机关党员和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到联系点宁津县309户群众家中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充分利用“12343”民政便民服务平台,广泛听取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建议;从市直部门、乡镇街道社区群众、“两代表、一委员”和老党员中聘请59人担任 “民生监督员”,随时反映有关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开诚布公、谈心交心,把班子问题、自身问题、对方问题、批评意见、改进措施等逐一谈透。党组成员累计谈心谈话176人次,共征求意见建议416条。
    (四)把握重点,深化整改,务求实效。将“阳光低保专项行动”、“规范殡葬服务专项整治”、“清理规范社会团体”纳入专项清理整治。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全市共复核8382个村(居)的低保对象14.61万户,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16593人,新纳入低保对象14865人;开展了规范殡葬服务专项整治行动;高质量完成社团清理规范工作。
    全面建章立制。本着“把问题找准、把原因分析透、把措施定好”的原则,做到问题无遗漏、措施有针对、制度全覆盖,同时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追究办法,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把每个党员干部的行为都纳入制度管理的轨道。市民政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共新建制度93项,修改制度139项,延续原制度80项,废止原制度6项,形成了一套简洁明了、易懂易记、务实管用的《民政干部行为规范》。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在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帮助下,市民政局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增强了群众观念,使全局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群众观教育,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更加主动;转变了领导作风,党组班子努力做到工作落实问效于民、服务群众问需于民、工作决策问计于民;弘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整治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征求到的136项意见建议,已经落实的104项,正在落实的32项;集中解决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部分重难点问题,加强了制度建设,全面梳理现有民政政策制度,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聚焦基本民生,大力推进民政法规政策创制,完善民政服务和治理机制。
    再接再厉,持之以恒,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在以活动促进作风转变、促进工作开展方面下功夫,深入扎实抓好整改落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形成长效机制,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深化改革、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推动我市民政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全面打造德州“幸福民政”新品牌。
    □安红芬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