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说唱“不了情”——记德州珍韵西河大鼓演唱队

西河大鼓1.jpg 

  说起西河大鼓,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会感到陌生,但对很多中老年人来说,西河大鼓代表着时代的烙印和儿时的欢乐。在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单调的年代,鼓书是很多人茶余饭后最好的娱乐,而西河大鼓正是少有的娱乐方式之一。

    “隋朝运河上千年,有一座城安坐东边,人杰地灵美名万年传。九达天衢进京路,咽喉道口德州把关……”近日,在德州首届网络春晚的海选现场,由德州珍韵西河大鼓演唱队演唱的《赞德州》博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魏凤珍是珍韵西河大鼓演唱队的“领弦”,她今年58岁,是个退休工人,身怀西河大鼓真传的魏凤珍是河北衡水人,从小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西河大鼓,17岁时魏凤珍在河北衡水武邑县文化馆工作,结婚后便跟随丈夫来到德州。由于一直忙于工作和家庭琐事,她便把自己喜爱的西河大鼓搁置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已退休的魏凤珍终于有时间重拾她热爱的西河大鼓,她爱唱,就常在公园为在一起玩乐的老人表演,一次偶然的机会,魏凤珍结识了张书和和胡志安,魏凤珍激动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们仨是在公园唱红歌的时候认识的,当时我看到两位大哥琴拉得特别好,就想到让两位给我伴奏,和两位大哥商量后,便一起改唱西河大鼓了。 ”

    组成一个团队后,仨人便行动起来,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3个人先从最难的编写乐谱开始,张书和说:“因为西河大鼓没有乐谱,我们一边听着魏凤珍唱,一边编写乐谱。另外,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西河大鼓,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难度非常大的。”为了把西河大鼓练习好,3个人弹坏了4把三弦琴,敲烂了两面西河鼓.“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们不仅纯熟掌握了《杨家将》、《鲁班学艺》、《玲珑塔》、《回龙传》、《五女兴唐传》等20多个传统书目,还自编自唱了《赞德州》等现代书目。

    谈起《赞德州》的创作初衷,魏凤珍满怀深情地说道:“我从小在艺术的氛围里长大,孩提时,就耳闻目睹祖辈们天天表演。记忆中的家就像一个说书馆,一个大家族的人有的弹有的唱。更记得一次次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演出时,那壮观的笑声和看节目时的陶醉。现在,我为别人带来笑声时是那样的高兴和幸福,我们愿意把这种欢乐带给咱德城老百姓。西河大鼓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曾经给人们带来欢乐,在这美好的新时代,更需要将这朵艺术之花浇灌的更加美丽! ”

    在这3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眼里,西河大鼓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其生命力便来自于群众的喜爱,只有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西河大鼓才能永远流传下去。 张书和说:“为了培养更多西河大鼓的传人,我们会把西河大鼓的乐谱保存起来,一方面便于爱好者们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张书和真诚地说。

    □记者 井璐 纪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