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约1.3亿年前会吸血的雄性蚊子

新华社南京12月5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黎巴嫩、法国、美国古生物学者在距今约1.3亿年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两枚远古雄性蚊子化石。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这项新发现还显示,在蚊科动物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蚊子也会吸血。

蚊子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吸血昆虫。在此次研究前,最早发现过约1亿年前的蚊子化石。

本次发现的蚊子化石来自白垩纪的黎巴嫩琥珀,距今有约1.3亿年历史,这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科研人员经过多年艰苦的野外工作,发现并采集了上万枚黎巴嫩琥珀,其中筛选出2枚保存完整、精美的雄性蚊子化石。

研究人员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先进仪器发现,与现代雄蚊多吸食花露而口器退化、雌蚊具有用于吸血的刺吸式口器不同,约1.3亿年前的雄性蚊子化石中保存了明显的刺吸式口器。显微结构显示,这些刺吸式口器有尖锐的三角状下颚,下颚上有锋利的小齿。研究团队根据这些结构判断,在约1.3亿前,雄性蚊子也会吸血。

此次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外籍研究员丹尼·阿扎领衔完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等参与。研究团队介绍,受限于化石证据缺乏,此前人们对蚊子起源和早期演化的了解极为有限。这两枚珍贵的远古蚊子化石,也为后续更细致地研究蚊子从何而来、如何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12月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