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西: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个人简历

    郭振西,1931年生于山东临邑。中国矿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新中国第一任矿管局局长,在海洋地质勘探、加强矿业管理等诸多方面,都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任柬埔寨高棉资源投资控股集团名誉主席。
    15岁起在区公所联防参加革命,先后在临邑县、禹城县银行、禹城县保险公司、德州地委、山东省委工作;1957年调任华北石油普查大队,1964年调任国家地质部,先后在物探局、办公厅、海洋地质司任职;1980年调任新疆地质局党组书记;1982年至1992年任地质矿产部矿管局局长;1992年至2000年任中国矿业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 2012年,被柬埔寨高棉集团聘为董事局名誉主席。

郭振西(左)与柬埔寨王国人民党主席谢辛

采访郭振西,源于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和老报人邢雁的一致推荐:“老郭经历传奇、故事多,有写头。 ”
然而联系郭老却着实不易。联系了几次,都是“人在柬埔寨找矿呢”。一个82岁的老人,退而不休,跑到邻国去找矿?这本身就让人既好奇又心生敬佩。
9月8日,我们终于接到了郭老的电话:从柬埔寨回来作短暂休养,明天下午在家静候到访。按照约定,在郭老位于北京市水韵风情庄园小区的家里,我们见到了郭老:身高一米八多,魁伟、稳健,“我耳不聋,眼不花,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郭老爽朗地笑着说。
他给我们讲自己苦难的童年,讲自己因为一句话成为地质工作者、从一个地矿工作 “门外汉”走上领导岗位的经历……他给我们看他的回忆录,书的名字叫《平凡的足迹》。他说自己的一生,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大成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过来的。

    1959年,在德州地委工业部全体工作同志合影。后排左二为张全景同志(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后排右一为郭振西。

一巴掌打成“知识分子”,坚持学习不懈怠

1931年8月,郭振西出生在临邑县临盘镇夏家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抗日战争期间,年幼的他不但亲眼目睹了日军屠杀中国人的残暴行径,11岁时还曾被日本鬼子强迫修炮楼,因为一点失误遭到日本鬼子的毒打,被关了3天禁闭,差点送了性命。与战争相伴而来的,还有百年不遇的饥荒。 1941年,临邑遭遇大旱,同时还发生了蝗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为了活命,年仅十几岁的郭振西做过小生意,给别人打过工,小小年纪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郭振西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由于办事机灵,不久他被区公所选中在联防当了通讯员,负责给辖区的11个村送信,正式参加了革命。
凭借着勤勤恳恳的工作,几个月后,区公所把郭振西调到区里担任了财政助理。又过了2个多月,他被调到临邑县银行贷款所,干起了金融业。 1949年底,他被调到禹城县银行工作,两年后,年仅21岁的他就当上了禹城县人民保险公司的经理。 1953年保险公司停办之后,他先后被调到德州地委行署、山东省委工作。
回想起年轻时的这段经历,郭振西动情地说,自己家境贫寒,只断断续续上了3年学,字也认不了几个,工作都是边学边干。但那时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愿为新中国、愿为党多做工作。所以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愿意干。
说到自己学文化,郭振西说,这还是被人一巴掌打出来的。在联防当通讯员时,区委书记来传达县里的会议精神,郭振西找了一支笔和几张白纸,认真做记录。当区委书记讲到“是否”二字时,郭振西把“是”写成了“四”,“否”字却怎么也不会写,就扭头问坐在旁边的妇联主任李春荣。正在聚精会神听书记讲话的李春荣很不耐烦,抬手就给了他一个耳光。这一个耳光对郭振西刺激很大。事后,他从一个私塾先生那里借来一本旧的四角号码字典,找了一个笔记本,一面查字典,一面学识字。就这样,他白天干工作,晚上学文化,每天都坚持学到深夜。若干年后,郭振西见到李春荣说:“我现在的文化水,还得感谢当时你的一巴掌。 ”两人大笑起来。
此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郭振西坚持学文化,从未间断。为此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郭振西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深更半夜偷偷一个人起来,跑到伙房点上棉油灯看书。炊事班长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伙房有灯光,叫着几个人拿着枪来抓小偷,才发现是郭振西。济南解放时,郭振西参与了接管国民党银行,经常半夜在走廊里看书。一个职员看到后,以为是特务暗中盯梢,就报告了领导。领导蹲守时,终于“逮”到了郭振西。聚精会神看书的他一惊,急忙拿枪。领导一喊他的名字,郭振西才知道是一场虚惊。即使在文革,郭振西也坚持学习。他系统地把毛选四卷研读了一遍,同时,他还潜心阅读马列原著,如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等也读完了。他还把自己多年来想读又没时间读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通读下来,不仅增加了理论知识,也学到了历史、地理、文学知识。
同样,郭振西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学,向身边的同事学,“从无字句处读书”。 1954年,他担任德州保险公司的会计科长,作为一名“门外汉”的他,虚心向曾当过国民党银行职员的同事学习,很快掌握了会计业务知识。在调到地矿部门工作以后,他从一个对地质勘探都懵懂的人,成长为业务精通、能够独挑重担的国家矿管局局长,期间学习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