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贾集村贫困户孙英水 还清老“饥荒”撕掉欠账本

    春去夏来,孙英水家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熟了。 5月9日,他和妻子像往常一样走进大棚,采摘西红柿。“一天能摘满满5大箩筐,有专车来收,运往北京的菜市场。 ”孙英水一边干活一边说。这茬西红柿保守估计,能让他赚3万多元。
    孙英水是禹城市房寺镇贾集村人,就在2年前,他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没手艺,没门路,仅靠3亩薄田种粮食,一年到头收入寥寥无几。
    孙英水记得,他小时候父亲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家里穷得叮当响。成年后,为了给父母治病,三兄弟花光积蓄还借了外债。父母过世后,孙英水开始四处打零工,省吃俭用存钱还账。他专门弄了个账本,还清一笔划掉一笔。直到37岁,孙英水才娶上媳妇,结婚时又欠下了4万元的账。
    结了婚,老实巴交的孙英水放心不下妻儿,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留在家里种地。靠天吃饭、土里刨食,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家里的账本上全是“饥荒”。
    贫困的时间久了,孙英水开始认命。“欠老李的化肥钱,300元;欠老刘的种子钱,120元……”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边翻账本边叹气,“亏着乡亲们可怜咱,不催账。不然日子还不知道该咋过。 ”
    2014年,孙英水47岁。这一年,扶贫奔小康步伐开始加速。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房寺镇党委、政府根据贾集村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脱贫方案。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项目。由村党支部为困难群众协调低息贷款,在村里成立合作社,修建大棚、提供免费技术支持。
    钱少,可以借。政府有扶持,还给找了挣钱门路,只要不懒,好日子就在眼前。孙英水跟妻子一合计,决定闯一闯。他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又从亲戚处借了2万元,从银行贷了6万元低息贷款。 6个月后,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的钢结构温室蔬菜大棚建了起来。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年下来,不足两亩地的大棚,就让老孙挣了8万多元,不但还清了欠亲戚朋友的旧账,还有结余。2015年春节,孙英水把多年的账本全撕了。正月初六,商场刚一营业,他就一口气置办了冰箱、洗衣机和电动三轮车。
    2016年,扶贫攻坚步伐开始加快。在这个春天,孙英水家的蔬菜大棚里一片生机勃勃。两年来,贾集村的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目前已建起64个。依靠这些大棚,已有5户像孙英水这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使全镇贫困户尽快脱贫,今年,房寺镇将省定扶贫资金25万元以入股的形式投入贾集村绿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3个蔬菜大棚。通过项目扶持,让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的12户贫困户靠“扶贫大棚”脱贫,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参股形式分红,再辅以其他扶贫手段,最终实现脱贫。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