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法院: “心理诊疗”诉前化解止纷争

德城法院加强一站式建设,提升诉源治理实效

“心理诊疗”诉前化解止纷争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董建新通讯员李淑英)“谢谢法官和调解员,让我们认识到家庭矛盾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我们以后一定和睦相处,不再闹别扭了。”近日,当事人付某夫妇专程来到德城区法院,对速裁庭法官李洁、人民调解员武晓霞妥善化解夫妻矛盾,挽救破碎家庭表示感谢。

该案中,男子付某与妻子张某已婚多年,育有一子。然而,付某性格暴躁,经常与妻子发生口角,导致张某出现精神衰弱等症状,最终不堪忍受,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该案进入庭前调解程序,李洁迅速介入了解案情。由于女方对男方怀有很深的芥蒂,选择避而不见,调解工作一度搁浅,正在上初中的孩子也因此出现了自闭、抑郁前兆。

经过多方努力,李洁终于将当事人以及孩子一起邀请到法院,联系身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武晓霞一对一谈心。武晓霞从男方性格入手,对他长期给家人造成的心理伤害进行深刻剖析。随后,武晓霞又从心理学角度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慌不安,消除女方内心的焦虑,郁结得以纾解。最终,付某认识到自身问题,向妻子诚恳道歉,张某也表示愿意和好并撤诉,一家三口相拥落泪。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矛盾的起因愈发复杂多元,心理辅导介入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李洁介绍,德城区法院将心理疏导与法院司法职能相结合,创新“心理诊疗”模式助力纠纷化解,为多元解纷注入源头活水。

截至目前,德城区法院共择优吸纳17个专业调解组织、76名人民调解员入驻,根据调解员特长进行类案调解。在“专业人调专业案”的基础上,又聘请8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人民调解员嵌入审判、执行团队,构建“法官+心理咨询师+密切联系人”调解新格局。通过引入“心理诊疗”机制,将现代心理学融入纠纷化解全过程、各环节,着重对婚姻、家庭、教育等领域的纠纷进行温情式、柔性化情绪疏导。

在法官指导下,心理咨询师运用“倾听、共情、捕捉、引导”四部曲,把脉诊断不同纠纷背后的情感纠葛及心理病灶。耐心倾听纠纷方诉求,让双方进行初步情绪宣泄,对当事人心理状态形成初判。通过访谈、咨询等方式,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或关系人的家庭情况、教育程度、性格习性等进行了解,帮助当事人分析矛盾产生的心理原因、家庭原因,并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给出建议,通过案例分享等形式引导当事人理性思考、理性选择,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在线上调解中,德城区法院注重向信息化借力,利用互联网法庭、远程调解室、微信小程序等平台,邀请心理咨询师“线连线”“屏对屏”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心理变化、纠纷动态,适时予以心理、法律双干预。2022年,专业调解团队共进行电话、微信、网上心理干预2万余次,化解案件600余件。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